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特稿

那个烤冷面背后的男人

作者:郭晓岚 谢一依 鲁琦   来源:原创 日期:2014-11-17 14:34 人气:  加入收藏 评论:

那个烤冷面背后的男人

“2014年11月5日,15:55  开工了”

“2014年11月7日,16:59  今天休息”

“2014年11月12日,15:48 亲们,四点半开工”

“2014年11月13日,16:19 开工了”

点开他的朋友圈,几乎每天都是相似的内容。没有广告,没有宣传,但对于首经贸的学生来说,没有谁不知道他的名字。同学们都愿意叫他——杨哥。

赛欧公寓西门外的小土坡上,一辆黄色的餐车,用几块砖垫着,保持平衡,这就是杨哥的工作地点。主营业务,烤冷面。

在那么多知道他的人当中,却很少有人了解他的故事。

杨哥是河南信阳人。他和很多离开家乡的人一样,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在结婚的第二年便有了孩子,“那时候是我最穷、最困难的时候”,杨哥埋着头说。在当时,农村也挣不到钱,他老家的人一般都是靠种田维生。年轻人在餐馆打工洗盘子刷碗,一个月才不过几百块钱。“我那时候干什么什么不行。爸妈也总数落我。”迫于家庭的压力,他去当了兵。

由于曾经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退伍后,一家广东的台资厂聘用了他,也为他后来他成了厂里的保安队队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保安队长的工作干久了,觉得挺没意思的,就想换一份工作。”

2001年,他来到北京。

北京作为首都,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像杨哥一样的外来人口。2000年至今,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年均增加70万人。2014年,在北京市1961.2万人口中,摊点经营人员占24.78%。

在来北京之前,杨哥也没想过具体要干点什么,有些在北京的亲戚建议他做早餐,他没多想,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在北京,小摊贩的主体大多是些无业、失业、待业人员,退休职工、劳释人员、城郊的农民,外来的非技术人员。

方庄、看丹桥、还有宋家庄等其它很多地方,都曾留下杨哥的身影。可惜生意一直不好。“早时候干早餐,坎坷的很,到哪个地方都不行,后来就待业玩了半年。”杨哥这样说。

这半年的清闲,恰恰成为了杨哥烤冷面的契机,也恰巧成就了杨哥的烤冷面事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去亲戚家做客,刚好看到他们在做烤冷面。”杨哥说。那个时候,对于北京的市场来说,烤冷面还是个陌生的产品。于是,在2013年6月,杨哥和他的爱人一起在首经贸做起烤冷面的生意。在他来之前,在首经贸周边做烤冷面生意的不下十个,都是没做多长时间就走了。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天就卖了八份”,杨哥刚来首经贸的时候用的是脚蹬三轮车,整天提心吊胆,担心城管抄车。干了几天,生意刚好一点,就放假了。到首经贸的两个月,一直盼着学生来上课,好不容易盼到快开学,城管又把他抄了。

杨哥说“人呢,付出才有回报,你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

或许就是因为他的实在和付出,他与首经贸的学生建立了很好的关系。

城管的光顾,让出摊的时间和位置变得很不固定,为了方便想吃这一口的同学能及时地找到他,杨哥想出了通过朋友圈告知同学们出摊情况的主意。“我现在的通讯录里面已经有七百多个学生了”他一边说,一边点着头。

“有的时候你们学生也让我很感动。”

一次出摊,正好赶上城管来查,杨哥转眼间不见了,剩下的几个女同学就把他落在地上的桶和盆全都抱回了自己的宿舍,帮杨哥收着,第二天等杨哥出摊,又原封不动的抱了出去,拿给他。

为了让同学们吃得更安心,杨哥开始营造更好的环境。

“老是用三轮车吧,整天都提心吊胆,事儿多,,还不如买个餐车”,杨哥说,买早餐车大概花了两万块钱,每个月还得交三千的租金。健康证,营养证等必须的证也都置办齐全,并且一步步走向正轨。“我就是走一步落实一步,我也没想过我能走到今天。现在一天最高峰的话能卖出两百多份。”说着摸了一下头,笑了,笑起来脸上还有两个酒窝。

杨哥不仅真诚的对待学校的学生,即使是对自己的同行,杨哥也是抱着一颗包容和乐于助人的心。

和杨哥一起烤冷面的是对老两口,那对老两口家里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北京研究生毕业,刚参加工作,月薪5000,二女儿还在老家读高中,一切本来都很顺利。可是,大女儿的病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有的平静。

大女儿癌症晚期加上腿上又长了肿瘤,每个月一半多的钱都用来买药,剩下的时日也不多了。一下子加重了这个家庭的负担,负债累累,老两口就只好出来摆摊勉强维持生计。

“每天早起进货的时候我都会帮他们进了。城管来抄摊的时候,我也会赶紧地通知并且帮他们撤摊。”杨哥说着,流露出了些许心疼,"自己也没什么能做的,只能是有什么帮什么了。”

“他们老两口太不容易了。不像我们年轻,都正是奋斗的时候”,通过杨哥和他爱人的努力奋斗,生意也慢慢的步入了正轨,但学校旁边的很多摊贩依然是严重不合法经营。

致使部分摊贩逃避相关法律的管制。他们中的多数是经济困难、家庭负担重,注册登记的成本对他们而言真的太高了。

“做人讲究的是良心,不管别人怎么对你,只要自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

杨哥现在有了早餐车,相比之前的三轮车要安全很多。但是,他还是真心诚意对待别人,尽可能去帮那些有困难的同行。

“其实每个职业都一样,每天看来来往往那么多上下班的人,不都是为了生活嘛”,杨哥现在每天虽然很忙很累,但是很满足。

十一月的北京,天早早地就黑了。每到傍晚,黄色的餐车都会支开车棚,点起一盏灯。餐车外,人们要么双手插兜,活动着双腿,要么在手中哈一口气,互相摩擦,等待着热气腾腾的烤冷面被递到他们手上。

“要洋葱和香菜吗?”

餐车里,杨哥额头上的汗珠在灯下反着光。他总是穿着一件黑色的薄线衣,左耳上的蓝牙耳机不时地亮着蓝灯。工作时的他,脸上没有笑容。他左手伸向餐车左边的一沓面皮,一次六张,均匀的摊在灶上。右手里的鸡蛋随之磕在面皮上。待粉刷均匀后,铲子兜底一翻,面皮下的鸡蛋发出“滋滋”的响声。酱料涂抹均匀后,右手用铲子铲出香菜和洋葱,随着手臂的抖动,均匀地落在面皮上。一根根香肠被摆在面皮的正中央,左手里的铲子一推,原本平整的烤冷面就被裹成了卷。在三声切割声“咚、咚、咚”有节奏的落下后,烤冷面就出锅了。

“我们晚上睡觉都一点半了”,每天都会早起在家要先把洋葱都切好,然后去拿货,回来之后还要去买菜。他爱人就在家帮忙先把菜都洗好。中午一般是11:30出摊,12:50收摊。回去还得做饭,吃完了,休息一会儿,下午四点多再出来,一直到晚上,忙碌的一天。

杨哥并不像大多数的街头摊贩那样,只满足于现状。他对未来有着自己的规划。“天坛医院快开了。我想在那边租个店铺,毕竟摆摊太不稳定,不过,烤冷面我不会丢的。”

“我的生活很简单,就是钱够花,一家老小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行”,他耸耸肩,笑得眼睛眯起来。“我觉得理想都是空想,对我来说就是,还不如踏踏实实的走一步看一步,可能有的机会一来,会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


本文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暴走的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