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骆驼视点

伟尧观察之农村孩子的高考抉择

作者:黄伟尧   来源:原创 日期:2013-06-05 14:34 人气:  加入收藏 评论:

【新闻回顾】

   中国广播网消息:高考(微博)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放飞梦想的开始。但对于一些农村考生,却意味着要做出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放弃"。

早在2009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报名人数为750万人,84万人没有报名,也就是说84万高中生放弃了高考。而在今年,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预计在900多万人。放弃高考的考生人数也可能以数十万计。

  在这些期考的学生群体中局部农村生弃考比超30%。百分之三十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些孩子们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为什么会在一个新的转折点放弃中国之声记者在5月27日晚对这些农村的弃考生及他们周边的人进行采访。

【新闻评论】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高考已经走过37年,在这37年间高考随着时间社会的发展也发生了他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考时间的改变,考试类型的变化都记录着高考一路走来的时光印迹。在过去的那些时间里,我们的祖辈们都认为高考是一个人命运转变的关键点,顺利的跨国高考这道门槛人生将会有无限的曙光。在这万事万物无限更迭的时代,高考还是从前那个可以带给人们命运改变的转折点么?

早在2009年,高中应届毕业生有750万名,其中84万未参加高考。现今普通高考参加人数将达到900万,放弃高考的人数也将会数以十万计。由此看来,放弃高考也未尝不是一个选择,但是不参加高考原因何在,他们又去了哪里。

中国广播网记者对部分学生和老师进行采访。学生表示“自己成绩不好,跟不上大家,来读大学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再有自己家境也不是很好,读大学,学费会增加家庭负担,不如早点进入社会,学一门手艺相比读大学会更好”。

的确,现在社会技术工人短缺,大部分高中毕业生选择参加高考,很少有人会选择技工学校,技术人才短缺像一个就会有一些岗位空缺,同时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在建筑业,制造业等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成绩不理想,家境困难”的学生很大程度上选择直接进入社会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比上大学有意义些。

记者采访老师,老师说:“我们是一所乡下的普通中学,我们的生源素质应该说起点比较低,他们在升学上想考个二本很难,这样他们就比较现实,家长也支持他们早点走上社会。这种现象,我们老师起先都动员学生要参加高考,现在我们也觉得可以理解他们的选择。”

从老师的话里我们不难看出,在我国教育资源,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师资力量,生源素质在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师资、地区等这些条件直接导致部分学生从教育的起点就已经落后于其他师资、地区发展好的学生。没有相当的实力怎么能和其他的学生竞争。升学,本儿二批次考上很艰难,本科三批次又大多为民办院校,学费较高这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根是难以承受,所以放弃上大学在他们看来也是很自然而事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让孩子高中毕业直接进入社会,恰恰说明我们的大学已经不再具备改变命运的影响力。实际上,放弃对于绝大多数农村考生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语文、数学等多门课程还是同一位老师教授,有的孩子几乎没有接触过英语课,还有的几乎没有亲手做化学、物理实验的机会。而在另一边,占据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城市孩子,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却享受着相对较低的分数线。

其实,不光是教育资源和分数线的问题,记者在采访农村家长时,家长说到“出去打工过挺好,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工作,打工比大学(毕业)生的挣得还多”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大学毕业生就业找工作方面存在极大的问题。我们也不禁要反思,就当前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看,对高等教育的人才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为什么接受了四年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会找不到工作呢?我么不得不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证明了现在在高等学府所培养这些人才不是那些产业新星所需求的,所谓专业设置并没有符合现今市场发展的需求,我们的大学教育自身也该反省。

步入社会是我们迟早要做出的选择,只不过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对于时间的选择,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家庭条件,个人偏好等等,但无论是什么时间或者怎么选择我们都需要慎重,即便高考已经不再是所有人命运的转折点,但是在当前的环境下我们必须要思虑周全,三思而后行。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