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新闻背景: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2013年,或许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如今,这句话已成了传说。近日从2013年北京毕业生就业推进工作会上传出信息,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28.24%,其中研究生36.59%,本科生26.6%,专科生16.84%。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风向标”,北京地区大部分毕业生还在为“饭碗”苦苦寻觅。2013年,或许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本期视点:作为明年即将就业的学生来说,在面对这条新闻时心里是感到十分复杂的,因为在这些数字的背后存在的问题在方方面面,除了学生自己的问题外,更是社会乃至政府自己造成的这种结果。
而在八九十年代可能反而没有这种情况,在看中国合伙人时,小编就注意了当时主角所说的升学率,所以百度了一下找到了比较直观的表格,大致如下:
全国(1977年~2011年)历年参加高考人数,录取人数以及录取率 | |||
年份 | 参加高考人数(万人) | 录取人数(万人) | 录取率 |
1977 | 570 | 27 | 4.74% |
1978 | 610 | 40.2 | 6.59% |
1979 | 468 | 28 | 5.98% |
1980 | 333 | 28 | 8.41% |
1981 | 259 | 28 | 10.81% |
1982 | 187 | 32 | 17.11% |
1983 | 167 | 39 | 23.35% |
1984 | 164 | 48 | 29.27% |
1985 | 176 | 62 | 35.23% |
1986 | 191 | 57 | 29.84% |
1987 | 228 | 62 | 27.19% |
1988 | 272 | 67 | 24.63% |
1989 | 266 | 60 | 22.56% |
1990 | 283 | 61 | 21.55% |
1991 | 296 | 62 | 20.95% |
1992 | 303 | 75 | 24.75% |
1993 | 286 | 98 | 34.27% |
1994 | 251 | 90 | 35.86% |
1995 | 253 | 93 | 36.76% |
1996 | 241 | 97 | 40.25% |
1997 | 278 | 100 | 35.97% |
1998 | 320 | 108 | 33.75% |
1999 | 288 | 160 | 55.56% |
2000 | 375 | 221 | 58.93% |
2001 | 454 | 268 | 59.03% |
2002 | 510 | 320 | 62.75% |
2003 | 613 | 382 | 62.32% |
2004 | 729 | 447 | 61.32% |
2005 | 877 | 504 | 57.47% |
2006 | 950 | 546 | 57.47% |
2007 | 1010 | 566 | 56.04% |
2008 | 1050 | 599 | 57.05% |
2009 | 1020 | 629 | 61.67% |
2010 | 946 | 657 | 69.45% |
2011 | 933 | 675 | 72.35% |
而之所以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除升学率开始猛增也是因为扩招政策,而显然,当初的扩招政策已经开始出现负面影响,虽然政府的出发点可能是想让更多人可以读大学(而在小编看相关评论时,网友们最多的认为是为了钱,而大学学费的确是从改革开放初的无涨到现在一本大学上千,三本大学的一年上万,以及最近对于内地研究生自费的规定,基本学费也在八千甚至以上,即使国家提供助学贷款,在现在就业率低,工资不高的前提下想要还清贷款对贫困地区的研究生无疑是一种压力,而作为我们所谓兄弟的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比如古巴朝鲜等大学都是免费的)再加上了国家想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景。但是与扩招配套的后期政策却显然并不完善,甚至教育质量本身也存在着问题,就像好高中就有较强的师资一样,好的大学同样也有好的师资以及好的就业环境,虽然交通的便利可以让在师资水平不高的学生去名校蹭课或者考名校的研,但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学校去提高综合水平满足自己学生的需求呢?就比如在学生认为老师教学不合格时,虽然有评教系统,但是收效甚微,不合格的老师依旧会浪费学生整整一学期的时间。在正式就业前的实习上,不止学校之间存在差异,学校内的学员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而实习经验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比大学里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理论来说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就拿本校来说,一些学院基本上人人都由学院派去银行或者人力资源部工作,而一些学院相比提供的实习岗位就显然少了许多,虽然即使是去银行等地工作,但是实际的工作内容却可能与所学专业完全无关,这也是学校与对口企业公司的责任,提供质量高的实习岗位,而不仅仅是所谓“跑腿的”。而现在社会所谓靠关系就能找到工作的价值观显然也是不正常的,当然这也许是我国的另一种特色,但是这种特色也许方便了一些人,但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将是长远的,真正有专业技能的大学生可能因为没有关系而被拒之门外,这显然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