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骆驼视点

伟尧观察之“211、985”你读了吗?

作者:黄伟尧   来源:原创 日期:2013-05-22 14:34 人气:  加入收藏 评论:

【热点前奏回顾】:2011年12月30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回答委员询问时表示,当前,“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不再新设这两个工程的学校。

时隔一年半2013年4月18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院校歧视,即突出表现为对非“211”、“985”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院校歧视,有望得到改变。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

【新闻话题】:网易新闻·微辩论“没读过  ‘985、211’院校,你遗憾吗?”

【独家评论】2013年的毕业季已经到来,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99万人,与12年相比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同样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数据,2013年预计将有全国各地3.2万家用人单位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预计招聘人数约71.9万人。

从数据来看,2013年共有本科毕业生699万人,可是在全国参与加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的3.2万家用人单位提供的71.9万的工作岗位与毕业生人数相比真可以说是九牛一毛。我们再大胆的假设一下,如果说还有没有加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的其余用人单位能提供较参加者两倍工作岗位数量,2013年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共计215.7万个,那么还剩483.3万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何去何从。

网易新闻在微博上发起这么一个话题,“没读过  ‘985、211’院校,你遗憾吗?”截止目前共有401位网友参与话题,其中,表示“没读过,很遗憾”的有155位,认为“没读过,不遗憾”的有246位。

网友火之岚:“本人应届毕业生,正在找工作,招聘企业门槛大多都是211院校,普通高校学生就业难!难!难!”三个难,加上三个感叹号,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找工作时的不便,很多企业在招聘条件上都注明要“211和985”那不是这两个计划当中的毕业生当然在基本条件上就受到了限制。还有网友表示“社会是现实的”我们也不难看出这里面的感叹与无奈。当然在“没读过,不遗憾”的评论当中,也不乏身在“211、985”当中的学子“现身说法”,觉得很大程度还是在于自己,自己决定自己的学习,决定自己的未来,和学校没有特别大的关系。

“没读过,不遗憾”的网友大多认为,要能学到真本事,在哪学习都是一样的,学校名声大并不代表个人的能力就会强,毕竟在校读书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进入社会学会生存,才是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同时,学校的光环在一定程度上对让学生的虚荣心作怪,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可能会让人变得更在乎外在的条件,忽视了内在的培养,变得不真实,变得虚伪。

其实,在“211、985”这个问题上,没有谁对谁错,我们需要的应该是更平和的去面对,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教育部的角度来说,“211、985”工程的建设何尝不是希望我国的教育事业能进一步的提升,不管现实是怎么发展的,起码初衷我相信一定是好的。如果一定要说这样的划分存在歧视存在不公平我们只能说是制度制定者没有考虑的足够细致和全面。虽然如今教育部再站出来说招聘单位不的限制“211、985“看似滑稽可笑但是这也算是补救措施之一吧,至少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培养什么样的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

我们站在招聘人才的单位角度想想,又有谁不希望能招到更优秀的人才,国家重点培养的学校是不是就会有重点培养人才的作用和效果,这其实也不是用人单位所应该考虑的问题。他们单纯的说,只是需要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对于“211、985“的内涵和实际情况他们又了解多少。

之所以会有这个话题的讨论,也许就是因为我们都只流于表面,就像有人说“我们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一样,我们太注重于在别人眼中的自我,过于注重我们外在的光环,外在的美丽,可谁知那一切浮华褪尽之后,裸露出来的才是最真的自我,自我的价值应该是由内而外,由里及表而不只是像浮在湖面的绿萍,经不起任何的波澜。如果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能从初衷就深深的扎根于地下,有着坚实的基础,“211,985”这两个饱含光芒称呼应该都是浮云。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