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8日上午10时许,北京市丰台区京温商城门前发生大量人员聚集,北京市公安局调集警力前往处置,有序疏散人流。经初步了解,5月3日凌晨,一名安徽籍22岁女青年在京温商城内坠楼身亡。8日,其家属及部分同乡相互邀集到京温商城门前反映问题,并引发围观。
8日下午3时30分,北京警方发布《京温商城女子坠亡警方调查情况通报》。通报称,5月3日5时许,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接群众报警,在京温服装商城地下车库出口处发现一女性死者。接报后,属地派出所、刑侦、治安及法医技术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开展工作。
经核实,死者为袁某,22岁,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人,生前在京温服装商城务工。经调查走访并调取现场及周边监控录像,反映该人于5月2日晚单独进入商城内,次日5时许坠楼,未发现与其他人员接触;现场勘查、尸体检验亦未发现可疑情况。目前,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9日上午发布消息称,安徽女青年袁某死因排除中毒、性侵害及他杀可能,系自主高坠死亡。全文如下:针对安徽女青年袁某坠楼死亡及社会反映,市公安局及时组织侦查、技术专家对现场勘查、尸体检验进行了认真复核,并再次梳理商城全部监控录像、走访调查当晚京温商城服装内人员。综合上述工作,袁某死因排除中毒、性侵害及他杀可能,系自主高坠死亡。警方已经将核查详细情况及相关证据通报家属,家属无异议。
5月10日,在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双方达成协议,商城赔偿死者家属各项损失共40万元。死者家属也于10日同意将遗体火化。并于当晚在工作人员陪同下离京返乡将死者骨灰安葬。
京温事件上周的时候在社会各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网民因为不信政府给出的说法而痛斥政府之虚伪,而另外一些网民则支持政府给出的事件过程及结果。正如人们关注被投毒的清华大学学生朱令一样,年轻生命的折损和不幸家庭的命运总是牵动人心。一名女青年突然坠楼实属个案,但当相关猜测得不到权威解答、部分疑点得不到明确证实时,传言就会扩散。扑朔迷离的细节、真假难辨的内幕,不仅会点燃公众情绪,还会引发社会不安。正视群众疑问,及时公开信息,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也是对政府公信力的维护。
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发达,给司法执法活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及时通报社会普遍关注的案件情况,化解公众质疑,就能赢得更多支持和信任,掌握主动权。反之,漠视舆情,对群众关注三缄其口,更容易滋生社会矛盾。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政府信息公开的速度和力度,直接关系舆论引导力、政府公信力。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实施五年,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也于年初开始实施,对有关部门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开放与进步,人们有目共睹。但必须承认,政府信息公开尤其是司法执法信息公开的范围、密度和广度,与公众期待相比仍有一定距离。
正义不但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定争止纷。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树公信,打破旧有的办案观念,“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司法执法部门的责任。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