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受到了伤害,然后我们长大了,直到今天我们不再青春了,可是不再青春的时候,我们仍然觉得青春特别宝贵。”
提到青春文学,同学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80后”作家,想到已被称为公共知识分子的韩寒,还有一位被称为80后青春文学领军人物、文学影视双栖作家的九夜茴(笔名)———她,就是毕业于我校的2001级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友王晓頔,其代表作品有《匆匆那年》、《花开半夏》、《初恋爱》,其中《匆匆那年》销量已超过20余万册。
“我写青春文学,是因为我还年轻”
从韩寒发表《三重门》开始,青春文学便逐渐与畅销书划上等号。然而,在这股越来越偏离现实的青春热潮之中,九夜茴的写实主义风格却异军突起,让80、90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的写作是偏现实的”,九夜茴对于纯虚构没有太大兴趣,“女孩子在容易幻想的年纪看那种小说就会把经验不自觉地运用到现实的恋爱关系中来,那样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她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尽量真实地刻画人物关系,将自己对青春的感悟以及个人成长的经历融入到作品之中,“现在我写不出来四五十岁人的精神世界,因为我没有切实地体会过。所以我只能从我有限的人生中去挖掘我认为闪亮的东西,写我能理解的东西。”在九夜茴眼中,“青春”是没有代沟的,它所不同的就是经历青春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虽然时代不一样,但是对于青春的感触还是一样的。”
“让更多的人知道我写的故事更重要。”
如今,九夜茴已经完成了《匆匆那年》电视剧剧本的创作,《花开半夏》的电视剧剧本与电影剧本在同时进行,《初恋爱》也正改编为电影。关于原著读者对影视一般不能呈现小说原貌的担忧,九夜茴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影视作品做得好可能会成为经典,做不好可能会被观众诟病,但都不会使我对这种艺术形态进行否定。”由于电视是现今社会受众面最大的媒体,百分之一的收视率就有大约一千万人观看,所以她并不排斥以各种形式呈现文学作品,“读者的数量相比之下是较为微观的,因为电视剧百分之九的收视率就有接近一亿人在观看,这样看的话改编为影视作品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无论评价如何,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故事更重要。”
“不重视版权保护,文学荒漠化会越来越严重”
除了改编影视剧本,九夜茴也在进行新作《1980年后》的创作。在网络盗版的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纸 质书的出版成为九夜茴文学创作的主要途径。“虽然网络连载为一些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对于做出版已经有规范性的作者来说,不会选用这种方式。”虽然不通过网络发表作品,免费的全文下载仍是很容易被搜索到。因此,九夜茴对作家这个群体的发展感到担忧,“我们的国家处于一种经济飞速发展而文化却停滞不前的阶段,人的道德意识也比较荒芜,如果作家不能依靠创作而生活,那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会越来越少,如果再不完善版权保护制度,提高保护作者的意识,一个民族文化的荒漠化也会越来越严重。”
“我宁愿因为做了这件事而后悔,也不愿意因为没做这件事而后悔。”
谈到大学时代的生活,九夜茴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心存梦想。她认为,学生时代是最好构建梦想的时候,工作之后就会有太多的东西影响和分散注意力。“有梦想才有希望,没有梦想一辈子都会浑浑噩噩。”对于在校大学生,九夜茴希望大家不要虚度大学四年,因为这四年瞬间就会过去,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开辟自己新的人生。她真诚地说道:“最终还是要看你自己要过什么样的人生,你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途中,可能会失败,但这种失败不会让你后悔。就我而言,我宁愿因为做了这件事而后悔,也不愿意因为没做这件事而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