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特稿

陈训容:“我只为儿子能过得更好”

作者:张默斐   来源:原创 日期:2014-04-03 14:34 人气:  加入收藏 评论:

编者按:陈训容,女,校内宿舍2号楼保洁员,一位母亲。

   11级新生男生在入学的第一年大部分被安排到了校内2号宿舍住宿,红颜不会出没的地方却总是有个十分瘦小的身影徘徊在高大的男学生中间,她是整栋楼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而在她工作的时候,拖把和扫帚却比她要显眼得多。这个150多公分的“小女人”,名叫陈训容,年过半百的她还是这么利索,几次看到她拎起一大袋垃圾下楼倒掉,步伐的速度快过一些赶上课铃声的学生。

住在一、三层的学生对她都很熟悉,久而久之,“阿姨”这个亲切的称呼自然而然地被冠上:“很多孩子都这么叫我了,陈阿姨”。作为殷勤的母亲,10年前陈训容从老家四川来到了陌生的北京,一边帮着在北京闯荡的独生孩子打理着琐碎的事情,一边靠给别人打工做家政补贴着成本不断飙高的城市生活,“什么都做过”,陈训容一句话描述了这些年的辛酸历程,看得出她的皮肤已经被岁月蹉跎许久,相对时光而改变的,是话语中逐渐贫乏的词汇。

“那时日子真苦,最穷的时候也就是吃不起肉的时候,能帮孩子分担一点就分担一点”,陈训容说着,两只手十指相扣,左手小指有些畸变,曾经的小伤因为长时间的疏于照料却造成了意外的结果,不过陈训容自己说,“没事儿,不影响我拿墩布墩地,一点儿不影响,我还能做得很好”,她灵活地弯曲、伸直着小指,有点小小的自豪,。

按照正能量的说法,“年轻就应该出来闯,要去就去北上广”,不知道当时四十多岁来到北京的陈训容,听没听过这样激励年青一代的说法。在她看来,“要日子好一点儿呗”,所谓改变她的生活现状,实质是为了帮助孩子改变他的生活现状。“我一直觉得我很年轻啊,40岁、50岁都年轻,都能干,为啥不干?”陈训容坐在夕阳下公主楼前的木椅上,因为身材太小了,脚底接触不到地面,说这话时,显得又倔强,又有着像小孩子死死握住心爱玩具的那份坚定。“孩子好过些了,我不让他管我,然后还能再帮他一点儿,我只为孩子能过得更好“,陈训容洋溢着笑容,眼睛看到更远的地方。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再穷也不能拿别人的,咱们不比,我就跟孩子一直这么说“,虽然是不大识字的四川农民,但陈训容一直仔仔细细地教育着自己的孩子,她天天告诉着孩子“上学,好好学,考试不及格就不要回来,90分以上有奖励”,因为学习的事情,她真的狠狠打过儿子,动用过粗绳,但每次打完后都十分后悔,因为她太爱他了。“现在我儿子特别受领导喜欢,他从来不拿别人的东西,领导给他也不要,现在什么事领导都找他”,陈训容一说到她儿子,话匣子好像就一下子打开了。一个母亲挚爱自己孩子的程度,就连眉宇间都透露着“还不够,还不够”,但说到自己,“这辈子孩子好,我就足够了”。秋日阳光刺眼的厉害,打在人身上却暖暖的,陈训容却不去躲那直逼的光线。

陈训容一直认为自己可以再做很多年,她没有说自己什么时候会停下来好好享受晚年。疲惫一天后的她会毫不掩饰地说“很累,希望领导今天不让我加班了”,她推着自己的三轮车,每天下班打三壶热水,一天基本不会有什么开销。学校依照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开出的工资,陈训容都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她的账算得很细,基本工资加上100元的补助,干满一年工资可以多10元。每个数字好像代表未来儿子的生活幸福指数,数字高一点,幸福多一点。“我觉得幸福就是比较以前(的生活),现在还是好了一些(就是幸福)”,陈训容的表情丝毫没有掩饰这种通过靠“对比曾经”而带来的满足感,也许这在很多中国人的眼里,已经成了固定的感受。

对比曾经,未来,还比现在再好一点儿就是幸福了。

未来,就是儿子吧。

“儿子现在有了自己的小事业,接下来我帮着抱孙子,那时候就什么都不干了”,陈训容的晚年将会开始于那个可爱的隔代骨肉,但那也不会是轻松的工作,她忙惯了。话到情盼未来幸福之深处,陈训容突然想起来自己即将迎来的52岁生日,她不惧怕年龄的增加,不会因为这个数字而欢愉或者悲伤。事实上,半百的光阴她没有庆祝过哪怕一次生日,没有生日蛋糕,没有生日礼物,也不会唱生日歌,有时候她跟家人都忙着完全忘记了,倘若想起来也就是提一下,然后知道今天自己是寿星也就罢了。在这个女人眼里,孩子成长的意义重要于自己老去的速度。

太阳的戏已经落幕,人的剧还未演完。

陈训容还要赶快回去家里做饭,忙家务。一周要上六天班的她,在某种程度上,比很多人更热衷于追随生活的脚步。

“(你们)有时间一定要去我们家吃晚饭啊!”陈训容跨上三轮车,回头笑着。生锈的三轮车载着瘦弱的身躯向夕阳的方向逐渐远去,这时候的她却比那边的银杏树还要挺直高大。

在这个季节,一树的金黄真的好美。

陈阿姨,祝您生日快乐。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