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有传言说是世界末日。在巨大的恐慌和流言面前,有人对此深信不疑,有人嗤之以鼻;有人为此花光积蓄,更有些人愿意把末日当做一场狂欢。张文森在末日到来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和「爱的人拥抱」,和出一张与「末日」有关的专辑。
在出第一张专辑《2012末日快乐》前,张文森还是一个普通的东海建筑研究所研三学生。他的专业甚至和音乐一点关联都没有。高中时期就喜欢填歌写词、大学四年级时自学吉他、再加上对音乐的热情,支撑着他的音乐路。在刚考入研究所的时候就开始自弹自唱,研一时候出了自己第一首歌「下雨天」,纪念一段纯真青涩的爱情。研究所「毕业」以后,他进入到一家公司任总经理,真正开始走上了音乐梦想之路。
决定为自己做一个决定
这样的转变对于张文森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大学四年,他就读于朝阳科技大学设计学院,毕业后考入本校研究所,一年后离开。在朝阳读研究所的一年里,老师一直要求他按照固定的模式做方案,「然后我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就算我在研究所两年一直做案子,拿到硕士学位,但是我并不开心。因为我学到的是很封闭的知识。我想挑战看看。」
张文森决定为自己做一个决定。在离开朝阳之前,他认为自己处在一个舒适且容易产生依赖的环境里:熟悉的老师同学、便利的人脉资源以及老资历所能拥有的「特权」。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并不能让张文森觉得开心,他想重新靠自己。因为有同学在东海大学念书,张文森被东海大学开放的学习氛围吸引,在第二年的研究生面试环节,他交上了自己的作品集,上面写着「I want difference」。恰恰是这点吸引住面试老师,张文森顺利考入东海建筑研究所。
2009年12月27日,张文森在自己的脸书上写道:「在这即将转变的年与年之间我想城市也就近在咫尺之间 像我们 每天也在 尝试着转变再转变。」在在他考入东海的第一年年末,张文森用「转变」来形容他为自己做的决定。
东海大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张文森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掘他音乐方面的天赋,研一结束时他自己创作出四首新歌,完成两次走唱活动,还举办了一个小型的的冬至音乐会。他的朋友在脸书下面给他留言说「不知不觉你真的达到了」外加四个惊叹号。
第二次足以影响到张文森生命轨迹的转变在2012年的10月,那时张文森的毕业论文多日进展不前。论文题目是和「疗愈环境」有关的研究,简单说就是弄清楚大家喜欢、愿意去的环境是怎样的。导师是有社会学背景的建筑系教授,他给张文森的建议是以老人为访谈对象,把整个研究重心转移到老年人身上,研究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从此我的人生被彻底改变了」。张文森这样形容之后的经历。
「老人」成了一个很大的麻烦,对于张文森来说,他想要研究的是环境,而对于老人毫无兴趣。更改过的选题使研究的方向变得本末倒置,令他左右为难。「我提案提了两次,重写。」再次谈起当年的事情,张文森的语气里不无遗憾,「无论怎样,应该先让我试试看的,做的不好我也会自己负责。」
但是在一开始,张文森和他的指导老师都没有意识到更改后的题目有什么不妥。张文森拿起笔,画了从同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然后用笔指了一下近原点的一侧:「这是一开始,我想要走的是左边,老师说要走另一边。一开始差距还很小,我觉得好像也可以,因为有老师可以请教,而且老师的经验肯定比我丰富,所以我就要跟着他走。」然后两年过去,等张文森反应过来的时候,笔尖已经停留在射线另一端,「可以说,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吧。」
孝道与反骨
2012年十一月底的一天早上,天气很冷,张文森早上三点起床去做对晨练老人的访谈。从四点一直到六点半,一直被拒绝。课题完成了五章后就一直没有进展,身体的疲惫再加上课业的压力,第一次让他心生退意。当天晚上,他打电话给妈妈说:「论文好难。」他表示想延迟毕业一年。
「好啦,你开心就好。」妈妈的包容让张文森很感动。「但是她第二天又有打给我说,还是建议我继续念完啦。」
张文森当时并没有想到妈妈会完全支持他的决定,除了感动还有意外。他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是家中老幺。因为年纪最小,妈妈对他的保护也是最全面,生怕小文森受到伤害,不许他上家政课,也不让他打篮球,可以说,反对小文森做一切事情。
这样强烈的保护欲带给张文森的是不断思考,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质疑生活中的某些事。「因为(妈妈)一直反对,那我就一直想,怎样才可以克服,让我妈能够接受。这样就养成我遇到问题时候能一个人思考、解决问题的性格。」
遭遇到的反对多了,慢慢地张文森也把反对转化为鼓励。在制作专辑《2012末日快乐》的时候,有一个和他关系还不错的学长,看到他每天不务正业,把心思都花在音乐上,就对他说:「你马上就走出校园了,想做专辑那就赶快做,不要影响到毕业。」张文森知道这是学长在对他委婉地表达反对意见,但还是默默接受了学长的好意劝说。
「你难道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么?别人会觉得你这样很不听劝。」
「可能我这里长了根反骨吧」,张文森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明知道有些事情很难,但我还要试试看,冲动起来就不顾旁人的眼光了。」
他把自己比喻成寓言故事《乌鸦喝水》中的那只乌鸦,不断想办法尝试,最后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高二那年,张文森出过一次车祸,脑部的异常放电和双手的不受控制是后遗症,至今身体还是不好。研一时开过一次刀,从此对他的人生改观。在脸书上,他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以及,写了一首歌《只对你说》,录音后在母亲节时放给妈妈听。之前的时候,妈妈一直不知道张文森在偷偷做音乐,这给了她一个大惊喜。
张文森称自己是一个行动派,很多事情没有做好之前不必讲,因为「很难得到支持」。在母亲节送歌之后,妈妈显然是站到了支持的一方。「有些事只要你先做出一点点成绩,然后让家人知道说我有这个能力去做我想做的事,这样就成功了一半。」
退选我不要的
推迟毕业的一年里,张文森还是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做音乐。他不参加任何选秀比赛,也拒绝过身边朋友的盛情相邀。原因无他,只是见过身边的一些人极力争取,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盼望有一天能被人赏识,希望有一天能「被给予」一个舞台…张文森对于这类观点持有怀疑态度。「我从来就觉得,为什么要等别人给我们一个舞台?」他坚持认为,即使一个人也可以完成他想要做的事,即使要用尽自己全部力量。
张文森四处奔走,寻求可以让他开口唱歌的地方。在那一年里,他接到了回响艺文展演空间的演出邀请,那是他梦寐以求的演出圣地。又联系到台中茉莉书店,书店老板欣赏他的才华,主动减去一半场地费帮他圆梦。在这最后徘徊的一年里,他决定出一张专辑,以此纪念他的求学生涯。
张文森习惯用歌曲来记录某一段时期的心情、感情和生活状态。「歌曲变成了可以分享的回忆,每当我唱一首歌的时候,就能想起那时候的经历或是心情。而且那些经历过的事情在本质上也都做了一个改变,成为我前进的动力,也是一种释怀。」想了想,他又补充:「另外我也希望别人能通过我的歌曲来了解我,我在唱歌的同时也在寻求对象,然后被想要了解我的人了解。」
2013年10月,张文森从东海大学建筑研究所离开。留下来的是一份写好却未曾上交的结业论文,和一张标志着学生时代就此结束的专辑《退选人生》。完全自己设计,全部手工制作,用一年的时间来筹备,夜以继日,盼望已久。
「为什么新专辑要叫这个名字?退选具体指什么?」
「退选就是退选我不要的生活,然后,加选上我的梦想。」
【记者智纯/台中报导】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