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星星盼月亮,李梦终于等来了这一天——2011年6月7号,从几天前得知这一天温家宝总理会来她的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到穿上统一发的衣服这一刻,李梦终于可以和即将毕业的第一届免费师范生一起看到从未见过的大官儿了。
李梦自打早晨穿上印着“北京师范大学”淡蓝色的上衣之后,就变得特别安静,和其他同学一起排队站在体育馆的门口等待入场,仿佛稍微一动就会把自己的衣服弄脏。虽然进入体育场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得经过安检、注意事项的解说等环节,但是她和周围的同学们一样彼此都不说话,只是安静地等待着,内心是说不出的紧张。
在入场之后,虽然坐在体育场非常靠后的位置,但是温总理在台上的样子至今都印在她的脑海里。
之前李梦听到很多关于温总理会来参加学校第一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的流言蜚语,因为温总理曾经和第一届免费师范生有一个毕业之约——在毕业之后总理就会来参加他们的毕业典礼。
在毕业典礼的前几天,当李梦发短信问班长确定自己可以参加这个典礼之后心情很激动,因为对于她来说,“原来只能在电视上看到国家总理,现在却可以见到他本人”,她声音略带颤抖地说,好像温总理就在她的面前,就在总理讲话的那一刻。
“感觉总理很慈祥,特别好,他特别有才,但是他不仅只是关心教育大方面的情况,他更关心的是我们的成长,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只是师范生政策施行的工具,我们自己才是被需要的对象,”李梦沉醉地说着,眼睛里泛起一丝晶莹的东西。
总理曾经给像李梦这样的师范生们的两个约定都做到了,一个是会来参加他们的毕业典礼,另一个是会用最好的教学资源和免费读大学的政策(即免费师范生政策)保证让他们在一个最好的环境里成长、充实自己。李梦在刚上大学时也想用实际行动来做到自己与总理的约定,她想在大学毕业之后可以去家乡湖北那些没有几个老师的小乡村里教孩子们读书,所以她觉得自己应该要好好学习,在这大学四年里用知识充实自己。
李梦现在每天的生活看起来和那些奋斗的大学生们一样简单但却忙碌。
早晨七点多起床,经常带着早餐去教室上课,一上就是一整天,晚上如果没有小组讨论对于她来说就是最幸福的,可以上上自习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最近半个月她和其他的两个同学忙一个关于“如何提高打孔器效能”数学建模的比赛,在经过了准备材料、讨论、写报告之后,一份二十多页的论文就写好了。她早已习惯了这样两天一个小比赛、一周一个大课题,甚至晚上十二点之后睡觉也不算什么了,就这样她度过了将近两年的大学生活。
但是在她的非师范生同学的看来,这样的政策环境和学习条件简直就是太好了,“我连看老师让我们看的电影的时间都没有,那天居然在快餐厅看到三个师范生在打联机游戏,我真的很不理解,我的时间根本不够用”,李梦的同学李秋菊无奈地说。
大学于李秋菊来说是每天为了绩点、各种比赛、奖项忙到十二点都忙不完,因为这是她为自己未来考研和就业增加筹码的唯一途径。看着像李梦这样的同班师范生同学,积极学习地除了李梦就没剩几个了,不学习的也有很多,毕竟对于很多师范生来说未来的路已经有人为自己铺好,根本不需要自己再每天为了各种比赛、成绩忙不停。“我好想当师范生啊,要我回自己的原籍山东教书十年我很愿意啊,而且大学四年还白吃白住白学,还有每月六百块的生活补助,最后也没有就业压力,还可以不用考就可以读在职研究生”,她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完这些话的。
李梦每每想到自己师范生师兄师姐在毕业之后一般都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曾经虽然觉得就像免费师范生政策所规定的,自己毕业之后也应该到自己的家乡湖北那些教育落后的小乡村支教两年加当老师八年。可现实看来,这些师兄师姐们即使不能在自己省内的一线城市,也是二三线的,因为很少有人会选择去那些教育落后的地方,即使找不到工作学校也会帮忙找“一般学校找的也不会是很那些偏远的地方”,李梦微笑着伸了个懒腰,一边深呼吸了口气。
“你们毕业之后会去家乡比较落后的地方当老师么?”李梦曾经无数次地问身边的同学。
“你这种想法太幼稚了”这是李梦从同学那里总会得到的回答。
在象牙塔里的李梦曾经只是想当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可是现在,想到在深圳打工的爸爸、妈妈,想到自己一个人在湖北上初二的弟弟。面对这样的现实,她更想和一个师姐一样,在毕业之后找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在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之后,才可能会去那些真正需要她的地方支教。这就正如李梦所说,“其实并不一定要当老师,学校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工作可以去做”。
在热闹的体育场里,李梦穿着印有“北京师范大学的”淡蓝色T恤安静地坐在观众席里,听着总理对台下像她一样的师范生们的谆谆教导,她对未来满怀希望。她甚至在心里暗自与总理约定,等自己毕业之后会带着总理对自己的殷切希望,回到家乡,去真正需要她的那些地方,去大山里教孩子们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