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来自阿里巴巴天猫数据库显示,今年“双十一”天猫平台共累计成交350.19亿元,其中有超过2万家商户参与,涵盖电器、服装、金融产品、母婴、食品等3万多个品牌,参与抢购的网民不计其数,不仅吸引国内各省区市的消费者参与抢购,甚至还吸引了包括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网民参与。开抢55秒钟交易额突破1亿元,6分钟破10亿,13个小时突破去年全天的191亿,24小时累计产生1.67亿笔物流订单……
【新闻评论】又是一年“双十一”,今年的抢购较去年相比,可谓是有增无减,上面的数据只是天猫这一个购物平台的,其实这些数据仅仅是这次抢购风潮的冰山一角,越来越多的网站和商家都看到了它的商机,纷纷加入进行促销。有多少人是守在电脑前,等着11号零时一到,就狂按鼠标拍下商品的?通过大家11号在各大社交网站上发的状态就能知道,有人欢喜有人愁,拍下商品的人少则花费几百元,多则上千,没有收获的人一边怪自己手慢,一边嚷着来年再战。其实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真的捡到便宜了吗?
11月11号,这本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因为“1”像一根棍儿,所以它则被赋予光棍节的含义,单身的人没有伴儿,肯定会觉得孤单,那他们如何来缓解这种孤独的感觉呢?购物!于是商家看到了商机,利用各种促销手段来销售自己的商品,所以说双十一的抢购风潮其实只是商家变相促销的一种手段。11号前后,有多少商品是打着双十一促销的头衔在销售的?几乎都是,大家下意识的会认为这些商品会比平时便宜,有些是,但是也有很多只是借了双十一的名号,本身并没有打折,甚至有些是先提价再降价,那些看似比平时便宜的商品,几乎会在1秒钟之内被抢购一空,不是大家都在买,而是它本身的库存量就很少,有点儿类似于饥饿营销的手段,说到底,我们并没有在这其中占了多大的便宜,就算它真的比平时便宜,我们只要掏钱,就是中了商家的“圈套”,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就是这么个理儿。
换个角度来说,那些拍下商品的人真的是急需那件商品吗?很多人都把抢购当成了一种乐趣,或者说是当成了一个游戏,叫——看谁手快!在这种状态下,难免不会出现冲动消费,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养成一种理性消费的观念,既然知道这些都是商家的营销策略,又何必“上当”呢?而且我们现在所花费的钱大多数是父母给的,所以在按下鼠标的一瞬间,多想想父母挣钱的不容易,估计就不会这么轻易地按了。
明年的“双十一”,你还会抢购吗?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