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即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这种强调大学塑造人的性格、培养人的品德的教育理念至今都被社会所广泛认同;但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实践性、操作性课程也被加入了大学课程中,这时出于宏观理论出发的方法论课程就显得缺乏实际基础,与实践脱节。
新闻传播学作为相对年轻的新兴学科,近几年越发被社会所认同,而新闻传播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成为了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类型之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社会的日益形成促使专业型、实操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应运而生;一方面大学课程的世界观知识设定满足不了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大学的作用渐渐转为隐性,另一方面,在如此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较高但动手能力较弱,学生对于大学教育失望,于是如何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成为如今高校中操作型课程老师的头等大事。
就传媒教育而言,以往最为重要、最为常见的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传媒经济学等理论知识课程可以作为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而摄影基础、电视编导、新媒体运营等实操型课程可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来让学生亲身操作,从而加深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
例如摄影基础课程,可以选择三分之一的课时由老师讲解摄影操作的基本构图原则、摄影器材的操作以及对于光影的运用,其余课时则可以让学生去户外进行各种拍摄,每完成一次拍摄可以有学生进行反馈,再有老师纠正,如此循环操练,就要比单独在教室由老师一人进行枯燥的讲解要更加实用。
再比如新媒体运营课程,也可进行适当的课程分割,一部分用于老师在课堂讲解新媒体以及新媒体产业的知识,一部分可以请新媒体运营行业的前辈讲授经验,其余课时则可以让学生自己与企业进行谈判以替企业进行新媒体账号的运营,期末成绩考评也可以用专家点评制代替单一死板的试卷考核制。
以上所提到的实践性课程教育方式已经被部分高校所采取,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这种让学生亲自参与而不是只是在课堂由老师一个人在三尺讲台平淡如水的讲解会更加引起学生兴趣,并且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使学校真正培养了能够在社会工作中干事的学生,也使得社会需求得以满足,学生价值得以实现!
总之,时代在变化,只有抓住时代变迁的节奏,才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成为创造社会而不是被社会淘汰的赢家!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