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在中国,每每遇到中国大灾难事故时,社会各行各界都会用捐款这种方式来扶助受灾人群。近期,学校举办了一场全校性的慈善捐款活动,资助对象是家庭贫困却身患白血病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生李甜。这次捐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募捐,还有一种就是以个人名义在学校的小广场上捐献。笔者很高兴的看到有不少同学参与了这次捐款,再次也对那些贡献出自己心意的同学与老师表示感谢。
【新闻评论】在活动举行前有关捐款的信息就在微博,人人网以及微信的朋友圈中流传开了,笔者周围的许多同学和朋友都分分转载,也正因为如此大家早知道了这个消息。笔者认为如果把这件事定义为一场营销事件的话,它是比较成功的。其动用了以新媒体为主的可以在学校内运行的一切资源,以一个让大家都为之心碎的故事为模版,让其在学生与老师圈子中广泛传播。不但使大家都知道了有关李甜故事,而且还了解到了捐款的相关事宜。作为一名学习新闻传播的学生,让一件有社会意义的公益事件可以更广泛的传播,是我们的义务与责任。随着其手术的进行我们也会开展进一步的报道,并且努力扩大其传播的范围,抛开学校争取在社会上也可以取得反响。
回到这一事件本身,令人感动之余,笔者也观察到了一些令人悲哀的地方。据笔者了解,并不是每一个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参与了捐款,当然这件事是并不是义务的,参与的人都纯凭自愿。不过笔者也对那些没有捐款的同学进行了了解,他们给出的理由多多少少让人觉得有些遗憾。有的同学说“我自己的生活费还不够用呢,哪有闲钱做贡献?”对于这种想法笔者想说,可能是独生子女的原因,有不少同学在生活中依然显得过于自我。一两百元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多吃几顿好的,多买一件衣服,但如果捐出来就是在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两样价值是可以划等号的吗?但他们在这两者间做选择时依旧选择了前者这是有些可悲。这笔钱花在自己身上得到的是物质,而奉献出来获得的将是精神与情感上的宽慰,不过很显然还是有不少同学更在乎物质上的获得。
还有一些同学对善款的去向表示了担忧,他们不确定这笔钱一定可以最终转交到李甜同学的手中。就像很多年前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捐款一样,我们的捐款到底到哪里去了呢?虽然这些想法有些狭隘了,不过也体现出了当今社会的慈善公益等机构在公众的眼中信誉与公信力越来越低。尽管如此,笔者还是想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们应该对这社会的道德底线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李甜同学在毕业时将户口转回原籍,如今户口还未落成,依据山西省的医保政策,将户口落回原籍后,她只能参加第二年的医保。同时根据北京高校的医保政策,她的医保已于2013年6月到期,从其毕业到第二年,她的医保将出现一个很上的空白期。但就在这一空白期上,李甜同学检查出了白血病,这并不是她运气不好,而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基础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尤其是医疗保障制度的种种弊端。社会上可能有许多像李甜一样的人,与他们相比李甜是幸运的,因为她被别人注意到了,有很多人向她伸出了援手,而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呢?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快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社会上的那些因为贫困而有病不能医的人不应将他们托付给社会上的“好心人”。他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也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有义务保护他们。
都说人人平等,因果报应,但在李甜身上这些都没有体现出来。为什么呢?笔者今天提了很多问题都是需要整个社会来反思的,最后希望李甜同学可以勇敢的面对治疗,早日康复。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