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骆驼视点

考研热

作者:王醍   来源:原创 日期:2013-10-23 14:34 人气:  加入收藏 评论:

背景资料:当今时代,技术日新月异,大学文凭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当今的大学生亦不满足于这种现状,或为学业或为前程纷纷选择了考研,考研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席卷了各大高校。针对考研热的现状,笔者找寻考研热出现的具体原因,希望以此给那些方向尚未明确的大学生一些启发。

事件评论:走在首经贸的校园里,你总是能在一些角落里看到一些有关考研的讲座信息或咨询信息等。而他们讲座的地点并不是在正规的教室中,而是在一些空旷的地点甚至是餐厅中。对于如此明显的非正规考研讲座,却依然有些学生对此趋之若鹜,这不免让人深思。为何这些不正规的考研教育企业会在一个正规的大学中有市场?在笔者看来原因就在于不少大学生都身处于考研热的潮流中。

现今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毕业后可以走的路大致归于三种:直接就业、出国深造和在国内继续读研究生。一些家庭背景并没有很优越的学生会直接放弃出国这一条路,选择就业又面对着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境地。因此迫于无奈选择考研,也正是因为无奈与不自主,让他们变得盲目,因此才会让那些不正规甚至非法的校外考研班在高校里有了一席之地。

总体来说学生之所以选择考研的原因大致分为四类:就业压力的驱使、为了学术钻研、圆自己的大学梦还有就是盲目从众。上文中已经说过了现在的大学生数量明显供大于求,在不少大学生眼里毕业就等于失业,为此会有大学生通过考研的形式来提升自己就业的几率。同时由于搞笑的扩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低,不少工作单位为了其自身考虑不断提高用人标准,这样一来,许多大学毕业生就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他们只有通过考研来获得更高的学历,以此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就是一些二三类的高校其竞争力根本无法和一类院校相提并论,一些冷门专业和一些热门专业相比也毫无优势,如此一来一些没有竞争力的大学生会选择在“211”“985”的一些热门院校热门专业中再深造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提升就业机会。

还有一些对自身定位分明确或对自身所学专业有极大兴趣的学生也会选择考研深造。在他们看来大学本科所学习的知识只是入门,无法满足他们对于学术认知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实践与研究他们选择考研。在笔者看来,这些学生是真正有纯粹的考研目的的。另外一些在高考中失利的学生为了可以在自己心仪的学府中深造也会选择这条路。

以上说的还都是有一些想法的大学生,还有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比较模糊甚至没有规划的人也会选择考研。而他们这样选择的原因只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或是盲目从众,这类人相对没有什么主见,而且比较懦弱。因为学生压力远没有工作的人大,他们为了逃避这一压力而去考研。呆在象牙塔里的感觉总是好的。或者他们只是一味跟风加入考研的行列,朝着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前进,生怕落人之后。这两类人的加入推动了考研热潮的进一步升温。

考研风潮的高温不退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校园中的非正规考研辅导讲座乱象就是问题之一。还有就是考研带给了大学生相当大的压力,为了能够在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很多考生一心扎入考研书目当中。由于在此耗费了大量时间,严重影响到了其实践能力或其他知识水平的提高。在如此身心俱疲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阻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反而适得其反。笔者就有一位朋友为了考研基本放弃了自己喜爱并练习了将近十年的舞蹈,我认为这实在是太遗憾了。并且笔者还认为,现在的大学生考研目的太过功利,已脱离了学术的范畴,为了钻研学术而去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少,这样又来就产生了很多所谓的高分低能的学生。再想想他们之前为了考研而付出的努力实在有些悲哀了。

如今的考研出现了几大怪象:整班考研和“裸考上阵,只凭运气”。考研并不新鲜,可是近年来在某些专业中竟然出现了全班考研的现象,笔者在某高校论坛上看到有一个名为“说说你的考研动机”的帖子。据不完全统计,其中选择“为了找个好工作”和“暂时逃避就业压力”的学生约占全体参与人数的50%。有个网名为“YLFF”网友发帖说:“当我看到我们院03届的师兄师姐的统计数字:2人就业;33人待业;其他人读研,我就知道考研势在必行!”第二种怪象就是“裸考”,既然选择了考研,那为什么还要裸考呢?“30人的考场,考完第一场,考场少3个人……考完最后一场时,考场只剩下20个人。弃考的10个人,多数就是‘裸考’族,发现运气不好,没碰上自己会的题就赶紧奔赴招聘会。”据了解,“裸考”族对待考研的态度就像是买彩票,如果考上了,那就算是运气好;如果没考上,也在情理之中,他们的心态很平和。笔者认为这就是一种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和了解的心态,那么这样去考研,即便是考上了还有什么意义呢?

面对考研,大学生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种浪潮我相信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存在。我们不能把人生当场是一场股票交易,在考研的浪潮中,要真正地审视自己的位置。不是看我想做什么,而是要看这适不适合我去做、我能不能做。

大学校园内的考研信息墙

大学校园内的考研信息墙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