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自己的经历,算作一个回答:
初中因为受当时的青春文学风潮影响,爱上了写作,想当一个少年作家,想出书,想退学。那时候干过最疯狂的事是每天睡三个半小时,白天带一包速溶咖啡去学校干吞,下午放学回家就写,那时十五岁,九天写了十四万字,全稿二十一万字。那是我第二个长篇。完了以后找了家出版社投了过去,半年后接到退稿,那时我已经考上高中了,只有退稿,没能退学。
我在写了四十万字的习作之后,终于在高二时发表了自己第一篇文章,八千字,挣了五百块。高三的时候我在《萌芽》杂志连载了自己的长篇,稿费五千。一年后出第一本书,版税五万。那时终于有钱退学了,不过已经上大学了。
大学时我去校外兼职写影视剧,我学校离市区远,那时为了开两小时剧本会,来回要坐五个小时车。印象中经常要赶末班车,没座位,站两个小时回学校,然后还得继续写剧本到深夜。有的剧本做完了没拍,有的拍了没播,有的播了没署名。当然,这些大部分都没拿到钱。如今在一个小影视公司做编剧,还在每天吭哧吭哧写着,心里还是有一个拍电影的梦想,若隐若现。
很遗憾不能作为一个成功者,在这里鼓励你努力下去,什么诸如你努力下去就一定能成功,诸如你一定要相信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你能听见的那些励志故事,是因为他们成功了才有机会讲给你,至于金字塔下埋了多少失败者,又有谁会去想他们的名字。正因为如此,我曾有无数次想过放弃,觉得现实这么扯淡,社会这么操蛋,我干嘛还要一直写下去。只是每当真正想到要放弃的时候,却发现放弃这个选项根本不存在,我今年二十四岁,从十四岁到现在我写了十年了,文学,电影,音乐,包括我一直想做的桌面游戏,我热爱这些东西。
千言万语,莫如一句热爱。说千道万,不过一句不甘心。我最近在想,理想、人生这种东西,也许就是一道证明题,要么证明自己行,要么证明自己不行。所以在没搞清楚自己到底行不行的时候,以我的性格,是一定会努力下去的。
至于努力的意义:成功了当然有意义,但是如果失败了——我只能说,假设(我的)生活的真相注定是黑暗的,起码我没有放弃过寻找光明。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