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应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齐亚诺的邀请,李克强总理在世界粮食日前夕,来到位于罗马的粮农组织总部访问,与格拉齐亚诺会见并发表演讲。这是李克强就任总理后首访联合国组织,也是中国总理首次访问粮农组织总部。
李克强指出,维护粮食安全既需要各国将粮农问题作为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已解决温饱问题,但仍然有上亿贫困人口。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彻底消除因饥饿造成的贫困,有信心主要依靠自身解决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格拉齐亚诺表示,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消除饥饿作出了重要贡献,是粮农组织最紧密的合作伙伴之一。粮农组织愿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粮食市场稳定与南南合作,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李克强表示,中国愿无保留提供技术和经验,与世界各国携手消除贫困饥饿,让受到饥饿侵扰的人们得到温饱,共同创造一个无饥饿、无贫困、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李克强还宣布,未来5年,中国将向粮农组织捐赠5000万美元用于开展农业南南合作,并加强对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国际农发基金的支持。
粮农组织于1945年10月1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正式成立,1946年12月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现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截至2013年10月,共有194个成员、1个成员组织(欧盟)和2个准成员(法罗群岛、托克劳)。
中国是粮农组织的创始成员国之一。自1973年恢复在该组织的席位以来,中国与粮农组织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一直是理事会成员国。
■ 解读:中国不是世界粮食安全威胁
15日,李克强总理首次访问粮农组织总部并发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对记者表示,在过去30多年间,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贡献率达70%。李克强访问粮农组织总部不仅体现中国领导人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也彰显中国对世界粮食问题所作出的贡献。
2013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曾表示,“中国有13亿人口,我们的粮食能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贡献。”
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强调,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虽然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粮食消费大国,但中国长期以来强调“解决吃饭问题靠自己”,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非常小。2013年,中国进口谷物约1500万吨,占到全球谷物出口不到5%。
对于一些认为中国增加粮食进口会对世界粮食价格造成威胁的质疑,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程国强指出,1500万吨的进口占中国国内谷物产量比例不到3%。粮农组织驻中国·朝鲜·蒙古代表米西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中国是贡献者,而不是世界粮食安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