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一周要闻

外媒:日本欲组建“反华联盟” 将危害亚洲稳定

作者:刘晔   来源:原创 日期:2014-06-01 14:34 人气:  加入收藏 评论:

海外网6月3日电 第十三届香格里拉对话会暨亚洲安全会议已于6月1日闭幕。中方今年率团出席对话会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应邀出席会议。另外,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则分别率领本国代表团参会。

在本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美日三国代表的激烈交锋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多家外媒对此进行了报道和分析。

中方强硬回击美日的联手指责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6月2日刊文称,本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最令人期待的发言就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美国防长哈格尔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的演讲。

文章称,三人的演讲果然没有令人失望。安倍晋三在5月30日的主旨演讲中率先发声,他提出了“海洋法治”的三项原则,分别是“各国主张必须依照国际法,不得诉诸武力或威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很明显,安倍的演讲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中国。

接下来在5月31日,美国防长哈格尔在其演讲中点名对中国进行了批评。他表示,“在南海领土争端中,中国采取了破坏稳定的单边行动。当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受到挑战时,美国不会坐视不理。美国将会维护这些原则。”

对于美日的联手指责,中国军方代表王冠中在6月1日的演讲中予以强硬反击。《外交学者》杂志援引新华社报道称,王冠中引用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亚洲安全观,称“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中国是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建设力量、积极力量、正能量。”

王冠中指出,安倍和哈格尔的演讲是对中国的一种“挑衅”,两人对中国的无端指责是“一唱一和”。他还表示,相比于安倍明里暗地、旁敲侧击地攻击中国,他更欣赏哈格尔坦率地公开指责中国。但是,王冠中同时指出,哈格尔的演讲是一篇充满霸权主义味道的演讲,是一篇充满威胁恐吓语言的演讲,是一篇充满鼓动、怂恿亚太不安全因素起来挑事、闹事言辞的演讲,是一篇充满着非建设性态度的演讲。

王冠中强硬回应美日的指责引起了外媒的关注。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香格里拉对话会已经成为亚洲防务领域的重要盛会之一,中国如今更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了。

英国路透社报道称,美国防长哈格尔的言论激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长王冠中的愤怒反击,称其演讲旨在挑起亚洲地区的矛盾。报道还称,世界最大的三个经济体在香格里拉对话上的交锋是近年来最激烈的外交场面之一,这可能会阻碍各方关系回到正轨。

香港中评社则发表评论称,中国的正气之声在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议上空响亮地回荡。与前几年中国在香格里拉对话上的表现相比,今年中国的声音变得更加自信,所讲之内容也更加切中问题的实质。

日本“合围”中国战略威胁亚洲稳定

据《外交学者》杂志报道,在本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除了对中国进行指责之外,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主旨演讲中还表示,日本愿意在亚洲安全事务中扮演领导性角色,为越南等与中国存在领土纠纷的国家提供帮助,比如向这些国家提供海巡船和其他武器装备。另外,日本防卫相与越南防长还在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进行了会晤,讨论双方如何联合对抗中国。与此同时,日本还希望与澳大利亚、印度等存在同样想法的国家进行合作,进而来遏制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

文章称,这些举动显示出,在美国日渐衰落、中国日益崛起的大背景下,日本欲建立一个“反华联盟”。日本担心自身在军事上无法与中国匹敌,所以希望把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聚集到一起,组建这样一个联盟。文章认为,从日本的角度来看这或许是合理的,但是建立“反华联盟”的想法对区域和平与稳定相当危险,而且最终将会伤害日本的国家利益。

文章指出,这一策略将会对亚洲和平与稳定带来两个极为负面的影响。首先,如果日本为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提供海巡船或者其他先进的武器装备,那么日本就是在鼓励这些国家向中国发起挑战。在日本的帮助下,越南和菲律宾将会错误地估计自己赢得领土争端的几率。实际上,鉴于越菲两国与中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任何错误的估计都会造成严重的代价,对越南和菲律宾造成巨大损伤。另外,假如中越开战,日本将会如何应对?日本是否愿意、是否有能力派遣军队来帮助越南对抗中国?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组建“反华联盟”的策略将会把中国逼到死角,中国将会断定,日本想要合围中国、阻断中国的崛起。文章认为,把中国逼到死角是非常危险的。与许多西方人士和日本人的想法不同,中国并不是一个扩张主义势力。因此,日本在处理中日争端时应该采取更为友好的方式,这才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文章最后指出,2012年,日本不顾美国政府官员的强烈反对,坚持要把钓鱼岛国有化,结果招致了中国的强硬反击。这一次,如果日本坚持为越南等国家提供支持,借此来组建“反华联盟”,那么日本就犯下了另一个大错。这将会对中日关系以及亚洲的稳定与和平造成更大伤害。(博郡)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