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专题

【现状】五一黄金周的消极作用

作者:严江陵 张梦雅   来源:原创 日期:2015-04-29 14:34 人气:  加入收藏 评论:

就在黄金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一路飙升的时候,旅游“井喷”所带来的负面效益也日渐为人们所关注。

旅游黄金周为我国带来的消极影响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口的压力及环境的破坏

著名的景区景点,无论是自然的、历史的,还是新建的,几乎无不是“黄金周”内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节后车马稀少、门庭冷落。特别是世界遗产、国保、国宝级景点,超负荷的接待与经营无疑会加速资源的损耗、环境的破坏,严重地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2黄金周出游达不到期望效果

在“黄金周”内出游,景点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导致旅游质量下降,又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长此下去势必挫伤国民对旅游持续消费的积极性。例如今年“五一”黄金周第二天,山东海滨城市烟台、威海的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达90%以上,其中威海达到100%,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同日,北京故宫接待量达到11.48万人次,是最大容量的2.3倍。摩肩接踵的人海中,游人根本无法感受紫禁城的庄严氛围。

3、旅游接待企业进退两难

如按照“黄金周”的需求量建设交通、住宿等旅游供给设施,势必造成常年性的过剩;如不能满足“黄金周”的集中需求,则势必形成客房爆满、车船拥塞。前者形成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后者引起企业的破坏性运营,两者同样导致经营成本提高。这种两难境地使旅游企业长期陷入低利甚至亏损运行窘境,损害了旅游企业可持续的经营基础。

4、形成价格上涨与成本升高的矛盾

“黄金周”期间如果不采取行政限价措施,势必消费价格上涨、甚至暴涨,导致游客不满;但这种行政式的限价违背供求规律,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黄金周”期间的突击性、超负荷供给,势必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能源、设备损耗、人力成本),如果强制限价必然影响企业群体的近期效益和长远利益。这一矛盾在全面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势必越来越突出。

5、使消费者所享受到的服务质量明显下降

黄金周期间,消费者在短期内集中消费,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了供需矛盾,需求旺盛而供给有限,必然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消费者权益受损。旅游业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反映了一个地区的风貌。由于”黄金周”出去旅游的人多,可以正式接待的人不够用,造成临时服务人员增加,从而造成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一些不良商人见利忘义,利用旅游“黄金周”故意损害消费者利益。从近年来全国假日办所接到的投诉情况来看,旅行社服务不到位以及商店欺客宰客的现象比较严重,航班晚点、后续服务跟不上的问题时有发生,景区服务设施不全、服务相对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宾馆饭店服务缺失的问题也不断增多。由于旅游的综合性特点,“吃、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旅游服务质量,因此全面提升”黄金周”服务质量已成当务之急,否则,会影响到黄金周人们旅游服务的信任。

6、不利于政府机构及相关企业活动的正常开展

全国统一实行3个“黄金周”,一年之中大致近一个月时间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止工作。这种状态不利于政府机构正常、高效、稳定的运行,不适应现代经济、金融、信息系统快捷、连续运作的要求,尤其给外企和涉外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外经贸、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一年3次的全国性长假对政务、商务、生产、文教活动的负面影响将会日益凸显出来。

今后5~10年及20年内,随着全国进入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国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将出现全面、持续、快速发展之势。对一个近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如果国内游客每年都集中在3周内蜂拥而出,决不是一种正常、健康、可持续的现象,也不是中国旅游业应走的高效益、低耗损、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