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骆驼视点

“谢舍友不杀之恩”——从复旦大学投毒案看大学宿舍关系

作者:金思扬   来源:原创 日期:2014-12-18 14:34 人气:  加入收藏 评论:

2014年12月8日10时,备受关注的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二审,当天并未宣布庭审结果。

2013年复旦大学的投毒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时间,“谢舍友不杀之恩”的调侃之音风靡网络上下,多年前的校园冲突事件、投毒案也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1994年清华大学朱令案、1997年北京大学“铊”中毒案、马加爵事件、郭力维校园伤害事件……

很多悲剧都是发生在同一个宿舍的舍友间,原本应是和睦相处的舍友,究竟为什么会挥刀相向? 以201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起案件为例:只因蒋某因未带钥匙敲门,在宿舍的袁某未及时开门,双方发生口角并发生肢体冲突。冲突过程中,袁某用水果刀捅到蒋某胸部,蒋某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在大学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遗忘钥匙这样的小事,然而为何这会演变成为一场惨剧?这是我们要透过各类案件去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深思的是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一些校园调查中,接受调查的同学比同层次地都表现出对自己舍友的不满,在几个人之间经常出现细小的矛盾。矛盾的出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性格方面

由于学生来源地、生活习惯不同,因此性格差异很大。性格相合的话就会相处的比较融洽,甚至亲密无间。如果性格不合或相抵触,不仅会影响两个人,甚至是整个宿舍。很多事件发生后,双方都会用“我和他/她性格不合”来解释自己的做法。

二、学习方面

随着保研、出国、找工作的想法诞生,学生们越发开始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压力、竞争也相继随之而来。烦躁、恐惧、困惑等情绪会打破心理平衡,使得一些人意志消沉,缺乏信心,失去目标。这时候他们需要一个途径来发泄情绪,而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最多的人就是自己的室友,因此有时一件小事就会引起彼此间的冲突。

三、个人方面

如今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对事物的占有欲望强,以自我为中心,包容能力差。个人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宿舍间几个人相处。看视频公放声音、半夜打电话、不轻声开关门等都可能是在家养成的个人习惯,到学校以后,这些都可能会成为舍友相处间的矛盾来源。

其次就是如何解决矛盾冲突。虽然在宿舍中小摩擦层出不穷,可是更多的人感受到的还是舍友间的温暖。那么为了使得同宿舍人之间有更好的关系,我们就应该学会化解“危机”的办法。

交流:良好的关系依赖于相互了解,要达到相互了解彼此,就要加强交流,在思想和态度方面增强沟通。空闲时间可以相约去看电影、吃饭、短期旅游,以此来增进了解。

关心:希望得到关心是基本的需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时不时关心舍友,你在他/她的生活中的必要性也就会随之增加,他/她也就会慢慢的关心你。相互间关心,关系也就会变得密切。

宽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有缺点,也会做错事,这些都是正常且不可避免的。对舍友的缺点和错误要有一定的宽容,不要斤斤计较,这样的话他/她会有一丝感激,可能会喜欢和你相处。

自省:个人的性格和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所以要不时地刻意改善自己。尽可能地多一些微笑,少一些卖弄;善于帮助、赞美他人;服饰整洁美观,言谈举止得体。

距离:有时自身已经做到了最大的努力,而某人却不领情甚至疏远,这个时候就不必要步步逼近,后退一步,给双方留出空间,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另外,仅仅依靠学生自己是不够的,学校也要尽到责任。定期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重视化学药品的管理,药品制作、领用等需要有严格的手续,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在宿舍中,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宿舍生活中一味特殊的调料。少了,没有味道,多了,菜就毁了。任何的矛盾都会有解决的办法,而这办法,绝对不是暴力、伤害、杀戮。平静、温馨、和谐的宿舍关系,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