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日,在微博榜单中,除了愚人节以及缅怀张国荣外,另一事件也位居热搜榜前列,这就是最近几日闹的沸沸扬扬的区伯事件。
区伯,原名区少坤,因举报公车私用、监督政府部门失职等行为而得到媒体广泛关注,被网民亲切称为区伯。3月26日,以监督公车私用而知名的区伯被报道“在长沙因嫖娼而被抓”,消息一经传出就迅速引起社会热议:有人惊讶于这位口口声声为公益者的私德败坏,有人斩钉截铁地说这肯定是一次报复一场阴谋;有人分析“即使区伯嫖娼也不能否定他的监督公车行为”,有人揣测这不过是一次“被嫖娼”的公共警告……各种观点你来我往毫不让步,争论声远远大于要求事实真相的呼声。
嫖娼事实还不清楚,但舆论场上各种言论和判断却此起彼伏,将事实远远抛在脑后。
微博上区伯私德败坏与区伯被政府陷害的声音彼此对立,公众被蒙在鼓里,本应于4月1日结束行政拘留的区伯也没有正式发声,只有一些小道消息说区伯否认嫖娼;但是长沙市政府方面也没有做出任何解释,一时间事情真相被藏在重重迷雾之中,普通公众有些支持有些反对的态度更是让事件本身得到广泛关注,但是现如今的情况是对于这件事情没有一个准确定性,到底是区伯真的嫖娼还是被人陷害?如果区伯真的嫖娼那么他的钱从哪儿来?如果他没嫖娼那长沙市公安局为何拘留区伯并拒绝区伯律师与之见面?
在没有弄清事情真相的前提下,我们或许不应该随便在网上妄下评判;很多事情本来并不混乱,但评论多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总有试图混淆公众的、好惹是生非的、暗中推波助澜的人存在。这时最要做的就是静静的等待事实真相浮出水面,等一切真相大白后再做判断,那时观点以及立场才显得清晰可贵。正如《中国青年报》记者曹林所说:“舆论场的一大浮躁表现是,人们轻易就把某种本能的怀疑抛出来,而根本没有做好提供证据和论证这种怀疑的准备。”
在如今自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成为了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你发出的声音、表达的广电立场可以被千里之外的受众接收到、感知到,不能因为技术的便利而失去起码的是非标准,也不要对很多你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妄下断言,想好了再说、明白了再说,不仅是对他人社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