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3年。目前,中心有教师77人,开设实验课程86门,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高校中最大的传媒实验教学中心。
针对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紧张,传媒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实,中心确立了以“两个对接”为动力,采用系统化、模块化的方式,对实验教学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全媒体改革。也就是将实验教学体系作为专业培养计划的子系统,在整个专业培养系统下达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动态协调;使实验教学内容与传媒实践的前沿互为反馈,达成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动态一致。以系统化、模块化的方式,规划、设计、统筹中心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体系,科学设置各模块的接口、功能、逻辑、状态,分阶段、分步骤的予以建设、实施、完善。以数字化、网络化拓展校内的实验教学空间,以基地化、常态化拓展校外的实验教学空间,并在“两个对接”的动力驱动下促成整个实验教学体系的新陈代谢。
近年来,世界传媒产业的变革不断加剧,全媒体的竞争、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媒介呈现出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传媒实验教学的前沿性,学校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工作也不断加强。中心则根据实验教学需要,确定了以系统化、模块化的方式,对实验室及其设施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全媒体建设、完善方案,在保证新建实验室机器设施先进性的同时,也充分利用资源对已有设施给予升级、改造,共同搭建全媒体的传媒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室设施及时检查、维修,保证了仪器设备利用率在98%以上。
(1)“理论与实践互进”的全媒体实验教学体系: 针对传媒产业集技术与艺术、文化与娱乐、新闻与传播等内容为一体,政治性、思想性与开放性、创新性并重的特点,以传媒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互进状态”,即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之间的“正反馈”效应,作为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旨。
(2)数字化、网络化的全媒体实验教学环境:应对传媒产业变革的加剧,全媒体产业格局,学校、中心的努力下建立了数字化、网络化的全媒体实验教学平台。在专业化运行和日常教学运行的双线运行制度下,形成了教学、制作、播出一体的传媒实验教学环境。
(3)依托媒体的传媒实验教学发展:中心重视社会媒体和毕业校友的资源,建立了广泛、有效的互动机制,有效提高了中心实验教学水平的稳步、快速发展。在师资建设上,中心先后在传媒实践的一线上聘请了十几位专家、精英担任中心外聘教师,提高实际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大提升了中心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在实践环境上,中心一方面加强校内的实验室、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也积极利用各种媒体、校友资源开拓遍及全国的实践教学基地,到目前为止,中心已经与全国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凤凰卫视等59家媒体签署了实践基地协议;在对外交流上,中心充分利用媒体及校友资源,积极推动实践教师带队的业内合作项目,有效的保证了实验教师的实践能力,开拓了学生的实践视野,促进了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发展。
(4)丰富多样的实验教学成果:在学校清晰、明确的学科建设思路下,以及“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的指导下,中心坚定不移的将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不断进取,勇于开拓,取得了丰硕的实验教学成果。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