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网站专题» 毕业专题

叶森博:从零做起的毕业生

作者:沈菁   来源:原创 日期:2014-05-08 14:34 人气:  加入收藏 评论:

叶森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级的毕业生,曾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传媒实验中心和电视台的骨干力量。大四毕业的时候,他来到宣亚国际传播公司实习,现在已经成为了宣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校内电视台的实践经历给叶森博带来了无限的财富,虽然经常会有很多活儿,要工作到深夜,但是那段时光他感到很开心、充实。能写、能编、能拍等多项技能就是在那个时候培养起来的。现在,叶森博在宣亚策略部学习做策略方面的客户协调工作,这个平台为他提供了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

与宣亚的相识在一次双选会上,在进入宣亚之前,他对这个公关公司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当时我还挺想进宣亚的,”叶森博说。“其实刚来宣亚的时候,我什么都不会,就是一张白纸。连做起码的PPT都做不好。但是现在我什么都学,什么都干,又干策略,又干执行,还干创意。”

在宣亚工作一年的叶森博有过6次岗位变动。刚到宣亚的时候,他被分到了策略部,一个月之后被调到了创意部,两月之后又调到了执行部,最后又调回了策略部。他解释道:“这种频繁的人员变动在这种大型的公司是很常见的。每换一个部门,你都会去尝试一种心理接受的过程。”在宣亚,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有自己的工作方式。到了一个新的部门,叶森博都会首先寻找一种可以融入这个部门的方式,甚至是交往的方式。刚开始调换的时候,叶森博也会抱怨。“后来就无所谓了,习惯了。只要做好自己就行,这样别人就会反过来接触你了。”他说。

叶森博接触的第一个项目是关于辽宁省红河漂流景区的一个病毒视频,那时他还只是做些编脚本和摄像的工作。后来他逐渐深入地参与到策划工作中去,其中参与时间最长的项目就是金百万的策划,这个案子从2013年8月1日开始至今。即使在频繁的人员调换期间,他也一直在写创意脚本,“那个时候我写了几万字,毕业论文都没写那么多。那个剧本我写了两个月,差不多写了11个版本!”叶森博笑着说。从最初的竞标到后来的执行以及线上线下的营销,叶森博一直都参与了这个案子。在这场金百万的营销活动中,叶森博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和专业,不仅有编有写,而且还过了把演员瘾。在金百万的“鸭岁钱”事件营销活动中,叶森博出演了“刘备”一角,带领桃园三兄弟开展了一起送“烤鸭”活动。

众所周知,公关行业是一个没“点儿”的行业,不仅要经常熬夜,还很费脑力。“公关这个行业门槛很低,是个人都能做。累是肯定累的,但是我开心!最主要是要看这份工作能给带来什么。”叶森博这样说道。在这种大压力的工作下,刚毕业时的叶森博心里也很烦躁,也会抱怨,但现在他已经能完全地整理好自己的心态。只有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了解自己,才能真正看到问题出在哪儿,烦躁和抱怨其实都是无用功。

说起在学校还能干些什么,叶森博认为虽然说在工作岗位上什么都要从头开始,但现在能在学校多学点就多学,它是一个平台,“因为你不知道未来在哪儿会用到它。只有知道自己会什么,喜欢什么,能干什么,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再去向工作单位表达想法,”叶森博这样感叹道:“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不论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都要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事,不断地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