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金驼资讯» 实习招聘» 实习贴士

【求职必备】500强校园招聘你所不知道的内幕

作者:孙莞星   来源:原创 日期:2014-11-06 14:34 人气:  加入收藏 评论:

一、20%的500强企业,聘用了近80%想要进入500强的学生。其余的做校招,也许是为了宣传自己的雇主品牌形象。每年都从事大量校招的500强公司,无非是各大银行、四大会计事务所、制造业巨头和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大品牌。

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做好求职调研非常重要!至少可以去看看自己的学长学姐们都去了哪些公司工作,进入这些公司的概率会更大。

②从大一开始,就做好大学四年的Retro-plan(甘特图/倒推型计划)。

比如,要进入一家快消品公司从事市场工作,需要学习市场营销专业,或者相应的课程(市场营销、统计学、会计学、经济学等);

需要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比如去用一笔经费去做一个校园内某项产品的推广;需要有一定的跨国、跨文化沟通能力(中英文演讲辩论赛,口译证书等);需要锻炼自己的市场策划和创造力(各种营销大赛,比如欧莱雅的在线商业大赛)。

大一着重积累自己在学校的人脉,积极参加校内学生会和社团的活动;

大二着重去参加各种比赛和考试,争取也把驾照顺便考掉;

大三开始积极的寻找实习,最好能进一家牛一些的公司实习并获得潜在全职offer;

大四上学期把offer签掉,之后开始着手论文和毕业的事。

二、牛实习/工作经验真的非常重要。很多同学大学一直呆在学校,拼命地争取学生会主席、社团团长等职位,甚至有些怕因为找工作耽误学习和毕业放弃校外的实习机会,毕竟,in the end of the day,学校是不会给每个学生提供工作的,而是公司付你的薪水!学习也不是离开学校就终止的,公司可以给你更多hands-on,更实用的知识和经验。

公司招聘员工,更在乎的不只是其在大学中的成绩或者职位,而是对方是否能够胜任公司某个岗位上的那份工作,如果已经有过类似的工作经验,哪怕和那些学历更优秀的人站在一块,其实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此外,不少公司的实习生,比如P&G,四大这些都是可以转正的,也就避免了大四再从头开始从人海中一轮一轮搏出位的痛苦。经常会有同学问我,公司要我一周去实习四、五天,可是这和学校的课冲突了,如果不上课,老师会挂我课,可能会影响学习和毕业,这个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时间管理和区分优先级也是一门学问。

拿我自己举例,对我来说,大学毕业是肯定会直接工作的,所以大一就开始努力地去寻找实习和工作机会,大二大三期间,我几乎每天都要去新东方、西门子实习和工作,需要在老师和公司之间balance和周旋。从我们学校到我工作的地方,来回需要4小时,所以我往往会需要早上起早去赶公车做完事第一时间打车回校上课,或者去上一半的课,完成点名后往市区赶。每天在公交车上,可以花时间休息、或是思考工作问题,异或听英文播客节目充电,不让时间完全荒废掉。学校那头,需要保持信息的通畅,一旦有重要考试或者课程,就和公司那头请假或者调整时间,毕竟是兼职或者实习,只要把工作完成,时间上也是有一定的灵活度的。如果遇到实在无法协调的状况,其实还是有后路可退的。来不及修的课可以大四第二学习工作找好后重修,有些学习任务也可以和老师协商自学,毕竟学校也希望学生能有个好出路。

三、除了非研发类型的岗位,很多职位并没有很严格的专业限制。管理、销售、市场、公关甚至是财务等职位,关键看的是适不适合,工作中能否胜任。没有相应的专业背景,也可以通过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弥补这块的不足。

职场上,我见过复旦核物理专业的博士转做销售的,也见过材料物理的去做HR或者是网络营销;公司内部,也见到过做人力的转去做PR,或者做销售的转去市场。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自己的认识,适合的工作和职能,还有对自己特长的展现和挖掘可能都不尽相同,这是一个探索和磨合的过程。有人说工作就像谈恋爱,也许谈完一次,才会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徐静蕾为智联招聘做的广告中也说,“既然一辈子有半辈子在工作,就象恋爱一样找个喜欢的吧。”

四、相貌或者说气质还是很重要的。职场的“外貌协会”的确存在!有人说,"you are what you look".对于销售、市场、公关等这些与人打交道的职能,还有时尚、广告、奢侈品、传媒等行业的工作,looking presentable其实是很重要的,公司有employee brand这个说法,如果一家公司招聘了你,对外你就代表公司的形象。

好的相貌和职场气质也能让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更多同事、上级和客户的信任。因此,穿着校服去写字楼面试这种雷人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这里推荐女生画个裸妆,男生至少应该穿H&M,Zara,5cm的西装,不要穿的像农民企业家就成。同时,也不必要全身穿戴大牌,香水味或者妆容过于浓艳,全身的颜色尽量不要超过三种。如果不确定怎样穿合适,可以去翻几期《时尚》、《GQ》,《时尚先生》这样的杂志。

五、500强校园招聘只是采荷叶尖,找the best of the best,大部分同学都可能需要“曲线救国”。如果没有办法一步到位,可以先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做自己适合的职能,潜伏着、积累工作经验,并等待一切机会,去自己梦想的公司。

有些大家不熟悉的,甚至不做校园招聘的行业和公司,也有着很好的前途和发展。如果不能直接去到甲方,可以进入服务这些大公司的乙方,比如4A的广告或者市场调研公司。关键是要搜寻出最合适自己的公司,并解决信息的不对称。其实新浪微博、开心网,都潜伏着大量猎头和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甚至是各大公司的CEO,鼓励大家去社交。

但请记住,是“社交”,不是草率地去要工作和实习机会。如果不积极参与话题讨论,了解对方的喜好和用人需求,而是直接去问工作机会,这定是会石沉大海的。就像我最近在微博上有看到有个同学直接去百度CEO李彦宏的微博上留言要实习机会,只是几句文字对方并无法全面了解你的强势。如果真的是个有心人,应该“找对人”,“抓大鱼,放长线”。

六、每个人简历在HR手中可能只会停留几秒钟时间,因此让对方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你的优势非常重要。关于简历,网上的教程和模板已经相当多,我再强调几点常被忽视的:

l要reader-friendly(方便阅读),注意细节。比如文件名最好是“XX大学+XX专业+姓名”,方便对方归档;

l文件格式最好是Word或者PDF格式且不要超过1MB,方便转发;

l最好不要用压缩格式,因为有些公司内网电脑无法解压缩;

l英文简历一定要起英文文件名,因为对方可能是外籍,不认识中文;

l最好能有Cover Letter,虽然对方不一定会看,但至少这样会体现你对公司的诚意;

l突出你的社会工作经验和领导能力,这是大部分公司最在意的部分,最好有一些大公司大品牌的关键字,有些通过关键字筛简历的系统认这些关键字;

lLess is more!确保一页以内写完,学会取舍,通过粗体、斜体突出重点,去掉校徽/水印图片,表格等视觉干扰。

七、机会是分秒之内稍纵即逝的,要积极地争取。人力资本市场是个买方市场,不管你是不是牛人,不管有多牛,在公司面前,都是弱势群体,都应该积极争取并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还是拿自己举例吧,接到欧莱雅面试电话的时候,其实我在广州宝洁参加市场部终面,欧莱雅要求我第二天下午在南京参加第一轮面试。

我当时赶紧解释情况,说自己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但要从广州宝洁终面飞回来(诚实的表明情况的同时,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实力),之后我便把第二天的飞机签到最早的一班,赶回南京又打车在高速上让司机飙到180公里/小时左右的时速。但还是错过了最后一场集体面试,便找了朋友去现场诚恳地解释情况。HR了解到了我的诚意,晚上居然亲自打来电话,让我第二天直接去参加第二轮面试。再到之后的五轮波折,最终拿到L'OrealParis Marketing的Offer(聘书)。现在想想,如果没有当时那一瞬间的争取和努力,这个几万分之一的机会就擦肩而过了。

很多大学生会在校上课期间关机,可是HR的面试通知都是工作时间打过来,有可能没人接直接就找waitinglist(候选名单)下一位了。所以最好全天手机开机调振动档,或者设置“短信呼”功能,一看到陌生电话号码就回复过去。这样会导致自己变成一个“手机控”,但为了任一个潜在的机会,这样做都是值得的。

此外,求职期间,应该保证自己随时能够进入邮箱查收邮件。可以考虑配一台上网本+3G网卡,或者开通GPRS功能的黑莓、iPhone,方便随时查收邮件和登录公司网站进行网申。

八、学历只是个人能力的一方面证明,本科硕士之间的学历区别也许也只是入职时薪水上几百块的差异。国内各行各业,多的是高中文凭的牛人,比如韩寒、罗永浩、茅侃侃……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密,某个领域的专才往往会更容易走向优秀。这也不是说让大家不去读大学,毕竟,国内的整体就业大环境,还是至少需要一个本科学历的。但请千万记住,同一个学校的硕士生,不见得有本科生有竞争力。企业需要的人才,和现今大学的所塑造的人才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对于企业,虽然硕士生的知识面和阅历相对广一些,但和本科生一样,都是初入社会的白纸,都需要企业去从头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本科生因为更年轻、可塑性和活力强,往往反而更有优势。因为现在国内的好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状况普遍存在,如果花上2-3年读一个硕士,很有可能就业时挑战更大。我的大学同学里不少读研的,在毕业时候,甚至很难找到当年本科的那些好工作机会,因为公司已经不招人,或者减少招聘名额。

很多的好工作都是靠人脉、情商、逆商等因素决定的。如果有一定的人脉,一定要去使用。就像Ugly Betty里面Betty的老板DanielMeade,虽然上岗时啥都不会,但因其“在其位,思其政”,“屁股决定脑袋”,加上他的学习能力和坚持,还是能把一家杂志经营得像模像样。大家如果有良好的人脉,一定要努力去拓展;如果没有,也不要怨天尤人,甚至产生仇富心理;而是应该从现在开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世上本来就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但是我们总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在这个愈发扁平的世界,只要留心,通过6层关系都能找到想要找到人。新浪微博、开心网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社交、人脉平台,找到各行各业大公司的CEO和招聘总监并不是一件难事,有些公司甚至会有官方招聘微博,方便各位求职者在手机平台上随时关注。但请大家注意,这不是让你们生硬地去和对方要工作,而是真正去和对方沟通,建立了解、甚至友情后再去表达意愿。

在微博上,可以通过搜索你感兴趣的关键词(比如,快速消费品,中公金融人,市场营销,五百强),寻找那些让你觉得有趣的职场信息并且跟随这些信息的发布者。有时候,你甚至不一定需要主动搜索别人,别人也可能会搜索到你。

九、很多好工作都不是找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业内也有个说法,创业易、守业难--抓住公司和行业中的机会点相当重要。这世界上,真正杰出的人才,也都不是循规蹈矩跟着前人的道路走下来,而是“开拓者”,哪怕是在相对保守的公司,也会有内部创业的机会。当一个公司变得较为庞大时,一定要找准发展的机会点,那些没有人做的,新设立的工作岗位,往往有让人意想不大的机会点。

比如各大快消公司的市场部,5年前,甚至都没有负责网络营销的职能,也没有太多人会在意,而现今这个时代,网络口碑为王的时代,社会化营销已经黑之白字印在了很多市场、公关人士的JD(工作职责上)。

在这个好工作、甚至好实习“一票难求”,20%大学毕业生愿意零起薪就业的时代,大家不妨退一步想一想。社会大环境还是好的,国内的各行各业的机会也是层出不穷,海阔任鱼跃。任何事情贵在坚持和创新!哪怕去尝试着经营一家淘宝小店铺,也许也会有做大做强的一天。

城市方面,“北上广”如果挤破头挤不进去,不妨瞧一瞧国内2线城市,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哪怕是在大理、丽江这样的浪漫小镇,也吸引越来越多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生活的世界各地创业青年和海归呢。记得有位前辈曾经说过,年轻人应该去流浪,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心胸也会变得宽广。可是80后一代,早就被现实的问题(房价、结婚、职场)压得喘不过气来。钢筋混泥土般的城市森林里,其实我们都太渺小,太容易变得狭隘。如果你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不如去旅行、背包去“流浪”,看看这个博大的国家,也许走到哪里会发现好机会呢。

十、大部分情况下,薪资是不可以谈的。很多同学最感兴趣的当然是薪水。不少同学偷偷问我,是不是可以和公司谈钱?和谁谈?还有怎么谈?再牛的大学生对公司也是一张白纸,而且校园招聘的职位的薪水都是固定的,各大求职网站基本上都可以查询到公司的各大初始职位的薪水。

当进入公司2年左右时间,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才可以开始和老板、人力去争取更多的福利、假期和更理想的薪水。同时,希望大家更多看准自己所在行业的前景和上升空间,而不要太过于计较起薪。不少公司和行业,起薪并不高,但会有很好的晋升空间和较高的涨薪幅度。请各位充分运用自己搜寻信息的能力,好好找工作,并找到好工作!

(本文转自大街网www.dajie.com)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