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杨 东 平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时间:2013年5月15日(周三)晚18:30至20:30
地点:博学楼第11阶梯教室
主办方:劳动经济学院、教务处
1、主讲人简介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72-1975年,在北京工业学院自动控制系学习,毕业后留校。1976-1983年,任北京工业学院自动控制系教师。1983-1993年,在北京理工大学机关工作,历任校长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政策研究室工作人员。1993年至今,在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总策划。现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自然之友理事长。
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现代化理论、教育公平、教育公共政策等。著有《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走向公共生活的教育理论》、《有多少状元可以真正成才》、《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最后的城墙》、《未来生存空间》、《学问中国》(教育部分)、《无梦时代》、《倾斜的金字塔》、《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等,主编《大学精神》、《大学之道》、《大学二十讲》、《2020:中国教育改革方略》、《中国教育蓝皮书》、《中国环境绿皮书》等。
2、演讲主题选择背景与介绍
通识教育首先是“自由教育”,即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摇篮,要致力于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通识教育还是“公民教育”,即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其目的在于培养自由社会中心智和人格健全的现代公民,包括个体能力的发展、权利与义务伦理的塑造以及公共美德的培育。
劳动经济学院致力于通过开展系列通识教育讲座的方式,提供有关知识广度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社会和世界,了解人类知识整体的全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完善人格,传递重要的价值观,提供给学生应对职业和世界变化的知识基础。
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杨东平教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演讲主题是“中国教育的基本问题和治理”。
中国教育在凯歌行进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也成为严重的问题领域,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的教育问题,有的是“老大难”问题,可以从新中国教育历史和近30年的发展变化中加以解析;也有一些是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更为重要的是探讨教育改革的动力机制和路径,认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新的改革机制,用“行动改变生存”。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