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金驼文化» 学生作品» 文字作品

水煮竹林七贤

作者:谢烨凤   来源:原创 日期:2014-05-30 14:34 人气:  加入收藏 评论: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最早把嵇康、阮籍等人称为竹林七贤的,是西晋左将军阴澹。他在《魏纪》中写道:“谯郡嵇康,与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友善,号竹林七贤,皆豪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但不久后就爆发了永嘉之乱,所以,竹林七贤的说法在西晋时期并没有得到广泛流传。直至东晋,竹林七贤之称才广为流行。

东晋史学家孙盛在《魏氏春秋》中写道:“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有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玡王戎、沛人刘伶相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东晋戴逵的《竹林七贤论》,对竹林七贤行实多有记载。

而现今大家对竹林七贤的了解则大多始于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其中写道:“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中描述了众多个性迥异的人物,像谢安,王子敬这类,但即使这样,竹林七贤也绝对是这本书中绝对不可忽视的存在,任何人都无法忽视他们的光芒。不仅在当时,即使在今天,他们都被无数的人视为精神偶像。毕竟,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朝代更替迭起,而这群人却进入竹林,豪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他们以一种迥异生活方式躲避政治,挑战正统,但奇怪的是当时的大多数人却对他们持支持羡慕态度,如果他们是在礼教森严的宋朝,他们估计不用当权者处置就被那些封建卫道士的唾沫星子淹死了。也正是魏晋这个特殊的时代,才能培养出如此风流不羁的人物。

七人中以嵇康为首。《世说新语》中有一段描述嵇康的样貌的话“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足见嵇康是一个完全符合古今中外审美观的美男子,要风度有风度要气质有气质。王戎也曾说"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不知道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写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不是就是受到嵇康的影响。但就凭这一点,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老大也就绰绰有余了,二十年始终一副淡然,用古人的话来说,那就是“真乃神人也”。更何况还有举世闻名的广陵散,还有令三千太学生为之上书求情的才情呢?只是可惜,他对司马氏的不合作态度,对钟会的不理不睬。最终为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其实我私下认为,嵇康被杀是相当的冤枉的,首先,我认为他绝对不具有反心,虽然他坚决不出仕于司马王朝,对来寻访他的钟会冷淡,甚至给后来当上高官的山涛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但是我始终觉得娶了曹操曾孙女的嵇康,无论在司马式掌权后有什么政治理想,他的清名,他的才华,他骨子里的骄傲也绝不会允许他踏入司马的朝廷。对于钟会,嵇康也就是错在才名太盛,引发钟会自卑之心。昔日钟会想要嵇康评价他写的书,走到嵇康家门口了都不敢进去,最后只是把书卷抛在门口落荒而逃。成为了皇帝心腹之后,钟会以为自己终于能在嵇康面前昂首挺胸了,嵇康却在那打铁,视钟会为无物。最后钟会要走了,才问了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了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便气愤的走了。但他钟会有什么可气的?昔日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卧龙先生,那还是大雪里站着。钟会只不过多等了一会便受不住了,觉得丢了面子,说起来只不过还是骨子里的自卑在作怪。还有山涛,嵇康看似是与山涛绝交,其实正是为了保护山涛,他明白山涛的政治理想,明白老大哥一直屈居己后的忧郁,看似无情的绝交书恰恰是山涛在司马王朝的保命符,从此,哪个政党还有理由攻击山涛?道是无情却有情,不是愤慨朋友做了司马氏的走狗,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保护朋友。如此相知,也难怪嵇康临死前将儿子交付给山涛了。后来嵇绍(嵇康的儿子)在山涛和王戎的悉心照顾下成为司马王朝的一名大臣,并因为皇帝挡箭而死。两代人为了不同的朝廷,却是一样的忠心,嵇绍也不算辱没了他父亲的威名。

阮籍的名声在嵇康之后,也是位才情斐然的人物,作品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出名。其次他还擅啸,应该是《天龙八部》中乔峰的那种,只不过乔峰是狂啸,阮籍是清啸,估计这也是为了排解内心的苦楚,类似现在的精神放松法。阮籍重孝但不拘礼俗,他母亲死后,裴令公(裴楷)来吊唁。阮籍这时刚喝醉了,披头散发坐在榻上,双腿前伸,也不哭。在给母亲出殡时,蒸了一头小肥猪,喝了两斗酒,然后去和母亲诀别,他只说了一句:"完了!"大号一声,随即口吐鲜血,昏厥过去,很久才醒来。由此可见他是一个不流于表面形式的人。《世说新语》里记载“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可见皇权的威压使阮籍不得不出仕,可内心仍是停留在竹林的那片天地,只是言行越发的谨慎,行为却放任旷达,主动要了一个官做,却是看上了厨师的美酒;借醉60天,为女儿挡了司马昭之子的求婚。看似荒诞不经,却只是无力对抗的悲哀,只有那无路时的痛哭,才能将他自己真实的情感发泄。

其次是山涛,嵇康,阮籍与山涛三人最先在竹林畅谈,山涛年纪最大,但是山涛的才华次于两人,山涛的妻子夜观嵇、阮两人,对山涛说:“你的才智情趣比他们差得太远了,只能以你的见识气度和他们交朋友学习”但是三人中我最欣赏的却是山涛,首先,识时务者为俊杰,虽然我们的文化向来赞颂的是那些宁死不屈的忠臣烈士,但是却忘记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句真理,山涛要是像嵇康那样早早的就死了,怎么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又怎么能庇护嵇邵呢?其次山涛是真有有本事,从一届白丁做起直至官至司徒。我们知道,主持人事任命的吏部从来就不是清水衙门,更何况在那么混乱的年代。但是山涛在任吏部尚书的时候前前后后选拔的官吏,几乎遍及文武百官。凡是经过他考察的官吏,都和他说的一样。只有任用陆亮是皇上下诏用的,当时山司徒的意见和皇上不同,力争皇帝也不从。陆量不久也因为受贿被撤职了。王戎品评山涛:"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提炼的矿石,人们都喜爱它的珍贵,却不能估量它的真实价值。" 裴楷也说,见到山涛,就像登上绝顶,居高临下,悠深旷远。后来山涛官至司徒,几次辞官,终于因为老病而归家,可以说,山涛的存在,使混乱的司马王朝有了那么股清流,为那个黑暗的年代贡献出点点希望的曙光。

向秀,《世说新语》中淡淡几笔略过,喜好读书,性子静,对玄学,老庄之说十分有研究,一个内心郁闷的读书人。嵇康死后,在司马王朝做了个小官,但郁郁不得志。做庄子注——《秋水》,饱受称赞。

刘伶,一个长得十分难看的酒鬼,十分嗜酒,著有《酒德颂》专门为喝酒正名,曾以戒酒为名哄骗妻子买酒。常常纵酒放任,有时脱去衣服,赤身裸体地呆在屋子里。有人看到后就讥笑他,刘酒鬼就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 倒是挺伶牙俐齿的,可惜七贤的儿子就他家的不成器。由于个人喜好,视之为七贤之末。
    阮咸,阮籍的侄子,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母丧期间,与姑姑家婢女私通,并在婢女要走时穿着丧服就追出去了,可惜追出去的原因是婢女坏了身孕。不过还是相当的惊世骇俗,最奇怪的是如此“不孝”竟然被司马氏所容。抛却这件事,阮咸还是相当优秀的。山涛曾推举阮咸为吏部侍郎,说他:"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的确从阮咸不避自己贫穷,把自己的大粗布和邻居家的绫罗绸缎同时晾晒就说明了他本心淡薄,宴会时的与猪共饮,更是不拘世俗,有些佛家众生平等的意思。只是司马家不知是嫌他名声不好,还是太过淡薄,控制不了,最终没采纳山涛的建议。此外,阮咸音乐天赋极高,时人称之为“神解”,极擅长颈琵琶,乐器阮也是由阮咸的名字化来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音乐王子了。

王戎,很大程度上,我选择竹林七贤做功课就是因为他。始终觉得王戎并不是史书写的那般不堪,自觉的想要为他正名。最熟悉的当然是王戎预测准了李子是苦的那个故事。“此必苦李”七岁的阿戎胸有成竹的说道,那时的他就显露出天才的光辉。王戎有名,还因为他的死孝。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司马炎担心和峤,大臣刘毅却说:"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足见真正的哀戚不是流于表面的,是骨子里透出来的悲伤,不哭是因为内心在滴血,大吃是在为自己寻找发泄的方式,只有身体的日渐衰弱,才能看出内心深处的寂灭。十五岁时,王戎认识了阮籍,当时阮籍是王浑(戎父)的同事和亲交。但阮籍每一次来拜访王浑,谈不到几句话,就转到王戎的房间,这对忘年之交,一谈就是大半天。阮籍这样对王浑说:“濬冲清俊绝伦,不是你比得上的。与阿戎说话,比与你说话来的有趣多了。”去加入竹林时,王戎被阮籍刁难,说:“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戎笑说:"卿辈意,亦复可败邪?" 真是十足的了解对方,却也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能说出如此“无礼”的话。可惜的是王戎被众多人批,就是批评在俗物这点。王戎被批的最厉害的一点,却是因为李子,真是成也萧何败萧何,王戎因识苦李而有早慧之名,却又因挖空李核而得吝啬之称。王戎的吝啬鬼形象在《世说新语》中被描写得活灵活现,恰如西方的葛朗台。侄子结婚时,王戎只送了一件单衣,并在他婚后就要了回来;女儿借了王戎的钱,女儿回来时,王戎没给她好脸色,当女儿还钱回来时,王戎才喜笑颜开;作为十分有钱的士子,却每天晚上与妻子执灯算账数钱。时人批王戎之俗,原因大概如此。我从不认为王戎做得有什么错,放在现代,王戎保定是商界奇才。首先,他懂得保守商业机密,从他挖李子核就可以知道了。其次,亲兄弟明算账,就连女儿都如此,更何况其他人;最后,家境如此富裕,却懂得钱财是累积起来的,不吃座山空,自力更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同于一般那些自命清流的士子,自恃身份却得靠父母老婆养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啃老族!更何况人家取财有道,不偷不抢,更不贪图别人送上得巨款。王戎作为当时的名士能有如此行为,“俗人”实脱俗也。王戎后来在司马王朝官至司徒,王朝几经更替,他始终稳稳当当,无作为的为官之道,虽为那些官吏不齿,但也不失为在大族声望,家庭期许下必须入官,自己也有那么些政治期许,可是王戎不是山涛,他没有那么大的抱负,官场的黑暗,让他选择了逃避,兼济不了天下,还是照顾自身就好了。与嵇康,阮籍交情如此之好,识人又如此精准的王戎,我实在不相信他是个钻进钱眼里的葛朗台,那层吝啬的外衣说不定就是他生存在司马王朝的保护色呢?

   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的一个文化符号,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华文人,虽然他们人已作古千年,但那恣意潇洒的风范,不拘世俗的勇气,还有海阔天空的清谈,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