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金驼文化» 记事本» 12级传播2班

记一次媒介经营管理一班 营销小组成果

作者:admin   来源:原创 日期:2015-04-29 14:34 人气:  加入收藏 评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QwMDA0MQ==&mid=204270065&idx=1&sn=3d70fc3bb3f78903913bcb7b95fb05ea&;scene=18&scene=5#rd

2015年,彭珊珊接触茶事的第十年。她25岁了。

十年前的一个晚上,一位学茶艺的小姑娘来彭珊珊家做客。小姑娘生得清秀,眉眼间散发出一种说不出的灵气,和当时中考落榜正整日迷茫的彭珊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如,去学茶艺吧”,彭珊珊暗自思忖。

那时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这次偶然,将她和茶艺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初入茶艺学校,彭珊珊就被茶艺之美深深吸引住。置茶、烹泉、悬壶高冲、润茶……每一步,都如舞蹈般优雅。彭珊珊第一次感受到“茶”带来的精神愉悦感。

那时的她,在老师眼中,是个特别的孩子。因为不擅长表达,让老师不知道怎么去更多地了解她。体贴入微的老师,便每天放学后带她补课,从语文、逻辑,到学习表达。慢慢的,彭珊珊的茶艺连同她的成绩,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善。

“师恩难忘”,彭珊珊回想着,那时的一切都历历在目。

而却是另一个人,坚定了她对红茶的执着。

第二学期的课程以实践为主,彭珊珊来到了马连道茶城,师从逄春成。曾是中国驻俄外交官、那时正担任北京佳西娜商贸中心总经理的逄老师,一生颠沛,却对红茶情有独钟。

“红茶是种包容的茶,唯有从容大气的心境,才能品出它的精髓”这是已近耳顺之年的逄老师教给彭珊珊的第一课。

当年的红茶市场还不成熟。作为新晋品牌的佳西娜,没有商标,没有包装,正如当时的彭珊珊,青涩、稚嫩、却充满勇气和不屈。逄春成带着对茶道的痴迷撑了下来,悉心教导。

日复一日,店里的品种雕琢着彭珊珊的味觉,也更磨砺出了她的茶艺。清洁杯具、置茶、烹泉、悬壶高冲、润茶、冲茶、分茶、闻香、品茶,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眼看着彭珊珊渐近熟稔,爱徒心切的逄老师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遍寻各地茶种。几年下来,20岁出头的彭珊珊,只靠嗅觉,茶叶的产地、生长环境、品质、价格,跃然于胸。

这是被茶养育了多年的茶人独有的情愫。


培养一个品牌,也如同养育一个人般艰难。多年韬光养晦的积淀,红茶伴随着彭珊珊一起,终于完成了破茧的蜕变,亭亭立于世人眼前。除了丰富的品种和香醇的口感,来自师徒二人精湛的调饮茶艺表演更是致胜法宝,为顾客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美妙感官体验。

而逄春成,却再也看不到这一切了。

2014年4月12日凌晨,逄春成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以69岁之龄辞世。

接过老师接力棒的彭珊珊,带着对老师知遇之恩的感念默默发誓:“红茶是老师最珍视的东西,我要让老师的心血被更多人喜欢、铭记”。

十年间,彭珊珊不断研究红茶调饮:不同的红茶加入不同的东西会对口感产生怎样的影响、怎样的茶适合怎样的点心,不同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茶……现在的她,自己开了间小小的工作室。闲暇的下午,慕名而来的人们聚在她的茶道桌前,欣赏她的茶艺表演,品一杯浓香,搭配她亲手制作的小点心,暂时抛却了生活的烦恼和压力。


时至今日,茶香中浸濡十余年的彭珊珊,身上带着一种茶人的骄傲:即使在非正式场合,只要端坐于茶道桌前,她就会挺胸收腹;与人交谈时,手头也不自觉地不断重复调饮的步骤;十年的磨砺让她的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失去了温感,端起沸腾的开水烫过的茶具也可以立即投入表演。

茶,早已融入她的骨血。


台湾著名茶人李曙韵说茶味的初相即是人生的初相,而人生的初相又是什么?彭珊珊犹豫了一下回答道:

“可能就是那份未知吧,就像面对一杯红茶,我不知道它将会带给我怎样的体验,因此我才会去细细品味,随着茶香去眺望,尽情赏玩,用茶人的第三只眼去品茶、品人、品世界。”



以上文章为小茗家原创,请勿用于任和商业活动,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标签: